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第19-21页 |
第四节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公用企业的界定与基本属性 | 第23-32页 |
第一节 公用企业的界定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公用企业的基本属性 | 第26-29页 |
第三节 中国公用企业的发展历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32-53页 |
第一节 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公司治理问题的缘起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 | 第37-40页 |
第四节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与趋同性趋势 | 第40-47页 |
第五节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 | 第47-53页 |
第四章 公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53-61页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53-54页 |
二、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 第54-56页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 第56-58页 |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修正 | 第58-60页 |
五、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所存在的问题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用企业公司治理 | 第61-65页 |
一、公用企业更适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 第61-63页 |
二、公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中国公用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与评价 | 第65-91页 |
第一节 中国公用企业治理结构现状 | 第65-70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公用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证评价 | 第70-83页 |
一、公司治理评价的动因与研究现状 | 第70-72页 |
二、对中国上市公用企业公司治理的描述性评价 | 第72-76页 |
三、中国上市公用企业公司治理的绩效评价 | 第76-83页 |
第三节 国外公用企业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 | 第83-91页 |
第六章 中国公用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的基础:产权制度的变革 | 第91-108页 |
第一节 产权多元化是完善公用企业公司治理的基础 | 第91-93页 |
第二节 中国公用企业的产权制度设计 | 第93-100页 |
第三节 放松管制与公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协调 | 第100-108页 |
第七章 中国公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 | 第108-122页 |
第一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董事会制度设计 | 第108-111页 |
第二节 对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与监督制度设计 | 第111-115页 |
第三节 监事会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 第115-118页 |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 | 第118-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1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