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5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电能质量概论 | 第21-26页 |
·电能质量定义、分类及标准 | 第21-24页 |
·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电能质量扰动监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26-33页 |
·电能质量扰动的检测和定位 | 第26-30页 |
·电能质量扰动的自动分类 | 第30-32页 |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 第32-3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基于小波变换能量分布和神经网络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 | 第35-49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信号的小波变换能量分布 | 第36-41页 |
·小波变换 | 第36-40页 |
·能量分布计算 | 第40-41页 |
·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 | 第41-45页 |
·电能质量扰动的特征向量 | 第41-42页 |
·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42-45页 |
·仿真分析 | 第45-48页 |
·数据的产生 | 第45-46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基于信号自回归模型的短时电压扰动起止时刻定位 | 第49-62页 |
·引言 | 第49-50页 |
·信号自回归模型及线性预测理论 | 第50-55页 |
·AR模型及其正则方程 | 第50-52页 |
·线性预测及其与AR模型的关系 | 第52-53页 |
·AR模型的计算 | 第53-55页 |
·基于信号自回归模型的短时电压扰动起止时刻定位方法 | 第55页 |
·仿真分析 | 第55-61页 |
·模型信号仿真分析 | 第55-57页 |
·投运空载变压器动模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基于Hankel矩阵奇异值分解的短时电压扰动检测与定位方法 | 第62-75页 |
·引言 | 第62页 |
·基于Hankel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扰动检测与定位方法 | 第62-67页 |
·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定义 | 第62-63页 |
·Hankel矩阵的构造 | 第63-64页 |
·基于Hankel矩阵奇异值分解的信号分解方法 | 第64-66页 |
·短时电压扰动的检测与定位方法 | 第66-67页 |
·短时电压扰动的类型确定及指标计算 | 第67页 |
·仿真分析 | 第67-71页 |
·与小波变换方法的比较 | 第71-74页 |
·奇异点的集中性 | 第71-73页 |
·方法的适用性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综合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 第75-90页 |
·引言 | 第75-77页 |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 第75-76页 |
·系统方案 | 第76-77页 |
·终端机功能分析与设计 | 第77-80页 |
·终端机功能分析 | 第77-78页 |
·硬件系统 | 第78页 |
·软件系统 | 第78-80页 |
·数据服务器功能分析与设计 | 第80-81页 |
·软件功能模块 | 第80-81页 |
·数据服务器软件设计 | 第81页 |
·通讯系统软件设计 | 第81-85页 |
·终端机通讯程序设计 | 第83-84页 |
·数据服务器通讯程序设计 | 第84-85页 |
·实例测试 | 第85-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0-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5-10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