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选题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研究目的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6-23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6-20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20-23页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第23-24页
     ·研究思路第23页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页
   ·创新之处第24-25页
第二章 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5-37页
   ·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25-28页
     ·比较优势的理论第25-26页
     ·区位理论第26-27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制度经济学理论第28-31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28-29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29-31页
   ·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31-34页
     ·产业结构理论第31-32页
     ·产业组织理论第32-34页
   ·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第34-37页
     ·技术进步理论第34页
     ·经济增长理论第34-35页
     ·技术创新理论第35-37页
第三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第37-45页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第37-38页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境第38页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第38-40页
     ·农业生产条件差,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8-39页
     ·耕地稀缺,制约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第39页
     ·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第39页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制约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第39页
     ·农村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第39-40页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40-45页
     ·生产条件第40页
     ·农业科技第40-41页
     ·农业信息化第41-43页
     ·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第43-45页
第四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第45-61页
   ·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测定法第4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52页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45-46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6-48页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第48-52页
   ·数据标准化第52-57页
     ·原始数据来源第52-54页
     ·数据标准化方法第54页
     ·确立评价指标的标准值第54-55页
     ·数据标准化结果第55-57页
   ·测评结果及分析第57-61页
     ·评价结果第57-59页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评价第59页
     ·结论分析第59-61页
第五章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水平评价第61-70页
   ·西部农业生产条件水平的因子分析第61-64页
     ·分析过程第61-63页
     ·分析结果第63-64页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灰色关联分析第64-68页
     ·分析原理和方法第64-65页
     ·西部农业物质技术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第65-68页
   ·西部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发展策略第68-70页
第六章 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第70-77页
   ·西部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波拉特法测度第70-74页
     ·波拉特法概述第70-71页
     ·西部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第71页
     ·西部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第71-73页
     ·西部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结果与分析第73-74页
   ·西部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产值的相关关系分析第74-75页
   ·西部农业信息水平现代化的对策建议第75-77页
第七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科技水平评价第77-85页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第77-82页
     ·测算原理第77-78页
     ·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第78-79页
     ·数值测算第79-80页
     ·测算结果第80页
     ·2011 年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测第80-82页
   ·农业科技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82-85页
第八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第85-94页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组织形式第85-87页
     ·“公司+农户”形式第85-86页
     ·“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形式第86页
     ·“专业批发市场+中间商+农户”第86页
     ·“市场+合作组织+农户”组织形式第86-87页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选择经验借鉴第87-88页
   ·西部农业产业化有效的组织形式选择第88-91页
     ·“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组织形式第88-90页
     ·“政府+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农户”组织形式第90-91页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模式的选择第91-94页
     ·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主要模式第91-92页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有效模式第92-94页
第九章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价第94-103页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第94-97页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概况第94-95页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类型第95-97页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比较第97-99页
     ·农业科技园区基本状况比较第97-98页
     ·农业科技园区规模比较第98页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水平比较第98-99页
     ·农业科技园区社会效益比较第99页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第99-103页
     ·科技园区绩效监测的指标选取第99页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科技园区绩效测度第99-101页
     ·结论分析第101-103页
第十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的绩效评价第103-108页
   ·现代农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第103-104页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第103页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社会效益指标第103-104页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指标第104页
   ·西部现代农业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第104-108页
     ·西部现代农业绩效监测的数据获取第104页
     ·西部现代农业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第104-107页
     ·西部现代农业发展绩效监测的结果分析第107-108页
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08-114页
   ·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第108页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第108-109页
   ·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第109-110页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水平第110-111页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介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
下一篇:孟加拉农村妇女微型创业的影响因素和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