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4-2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2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40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内容界定 | 第26-31页 |
·“壁垒”与“措施”之争 | 第26-27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29-31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1-40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距前提论 | 第31-33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博弈论模型 | 第33-34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效应分析 | 第34-40页 |
第三章 国外主要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及我国的应对现状 | 第40-51页 |
·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概况 | 第40-46页 |
·美国 | 第40-42页 |
·欧盟 | 第42-44页 |
·日本 | 第44-46页 |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做法 | 第46-47页 |
·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第46页 |
·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实施与强化 | 第46-47页 |
·产品包装与标签的规范化 | 第47页 |
·我国应对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第47-51页 |
·技术法规、标准及认证发展滞后 | 第48页 |
·检验检疫投入不足 | 第48-49页 |
·包装与标签管理缺位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及检验 | 第51-66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成因素 | 第51-60页 |
·社会政治因素 | 第51-53页 |
·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 | 第53-60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促成因素的实证检验 | 第60-65页 |
·指标及样本的选择 | 第60-61页 |
·研究方法 | 第61-62页 |
·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风险的影响效应 | 第66-83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致成本风险 | 第66-75页 |
·成本风险的产生 | 第66-67页 |
·削弱价格优势 | 第67-74页 |
·陷入反倾销困境 | 第74-75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通关风险 | 第75-79页 |
·合格评定延时风险 | 第75页 |
·海关扣留风险 | 第75-79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平添贸易摩擦风险 | 第79-83页 |
·中欧氯霉素事件 | 第79-80页 |
·中韩泡菜贸易风波 | 第80-81页 |
·几点启示 | 第81-83页 |
第六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生产的影响效应 | 第83-98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出口企业技术进步 | 第83-91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路径 | 第84-85页 |
·模型、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85-86页 |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出口企业质量水平 | 第91-95页 |
·被调查出口企业基本情况 | 第91-92页 |
·典型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 | 第92-95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加速出口企业绿色转型 | 第95-98页 |
第七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的影响效应 | 第98-113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规模影响路径 | 第98-99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99-102页 |
·引力模型建立 | 第99-100页 |
·变量的选择 | 第100-101页 |
·样本及数据来源 | 第101-102页 |
·实证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102-113页 |
·来自全球 19 个样本国家的分析 | 第102-103页 |
·基于三大自贸区视角的分析 | 第103-108页 |
·重点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额的检验 | 第108-113页 |
第八章 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 第113-123页 |
·政府层面 | 第113-118页 |
·加强与贸易伙伴国谈判 | 第113-114页 |
·建立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信息提供机制 | 第114-115页 |
·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提高服务水平 | 第115-118页 |
·行业协会层面 | 第118-119页 |
·完善与国外相关组织的谈判机制 | 第118页 |
·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业预警机制 | 第118-119页 |
·强化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 | 第119页 |
·企业层面 | 第119-123页 |
·加大符合成本投入 | 第120-121页 |
·推行“基地+企业+标准化”模式 | 第121页 |
·把握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利时机 | 第121-122页 |
·打造绿色品牌 | 第122-123页 |
结语 | 第123-125页 |
研究结论 | 第123-124页 |
研究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