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导言 | 第16-35页 |
(一) 前人研究概况及检讨 | 第18-21页 |
(二) 王艮的时代与学术 | 第21-35页 |
1、“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社会变迁 | 第22-26页 |
2、志圣济世的人生价值自觉 | 第26-31页 |
3、“一本万殊”的阳明后学 | 第31-35页 |
一 王艮成学的心路历程 | 第35-48页 |
(一) 早年际遇 | 第35-38页 |
(二) 学者之路 | 第38-48页 |
1、不由师承,以圣人自任 | 第39-41页 |
2、师从阳明,契良知之传 | 第41-43页 |
3、自任师道,明出处之义 | 第43-48页 |
二 “百姓日用”视野下之道体 | 第48-65页 |
(一) 天性之体 | 第49-59页 |
1、思想渊源 | 第49-53页 |
2、良知为自然天则 | 第53-56页 |
3、良知致 | 第56-59页 |
(二) 百姓日用即道 | 第59-65页 |
三 道体开显后之工夫入路 | 第65-91页 |
(一) 百姓日用而不知 | 第65-71页 |
(二) 解读不尽的淮南格物 | 第71-91页 |
1、格物说源流 | 第72-76页 |
2、格物之王氏新意 | 第76-80页 |
3、安身立本 | 第80-91页 |
四 以百姓之身跻臻圣境的生命期许 | 第91-113页 |
(一) 万物一体之仁 | 第91-106页 |
1、见龙在田以为天下万世师 | 第96-101页 |
2、仁且智 | 第101-104页 |
3、狂者雄姿 | 第104-106页 |
(二) 学与乐 | 第106-113页 |
五 王艮的历史定位 | 第113-123页 |
(一) 从阳明学内部来看 | 第114-117页 |
(二) 从百姓日用之学内含的儒学发展之转向来看 | 第117-123页 |
王艮思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 第12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2-14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