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姿态确定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姿态确定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在轨标定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在轨标定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在轨标定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姿态描述与姿态运动学理论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坐标系 | 第23-24页 |
| ·卫星姿态描述 | 第24-28页 |
| ·欧拉角 | 第24-26页 |
| ·四元数 | 第26-28页 |
| ·卫星运动方程 | 第28-31页 |
| ·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28-30页 |
| ·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利用高精度陀螺对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 | 第32-45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陀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 ·惯性基准的测量原理 | 第33-34页 |
| ·星光/陀螺模式姿态确定系统 | 第34-36页 |
| ·姿态确定系统的组成 | 第34-35页 |
| ·姿态估计器实现框图 | 第35-36页 |
| ·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 | 第36-42页 |
| ·星体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36-37页 |
| ·星敏感器测量模型 | 第37-38页 |
| ·滤波器设计 | 第38-42页 |
| ·仿真算例及其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星敏感器自主在轨标定算法研究 | 第45-58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自主在轨标定意义 | 第45-46页 |
| ·星敏感器工作原理 | 第46-47页 |
| ·星敏感器在轨测量模型 | 第47-49页 |
| ·星敏感器自主在轨标定模型 | 第49-54页 |
| ·仿真研究 | 第54-57页 |
| ·仿真参数 | 第54-5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基于陆标敏感器对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 | 第58-72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星敏感器在轨标定原理 | 第58-61页 |
| ·陆标敏感器基本组成 | 第58页 |
| ·陆标敏感器工作原理 | 第58-61页 |
| ·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 | 第61-69页 |
| ·偏航角的标定 | 第61-63页 |
| ·滚动角和俯仰角的确定 | 第63-69页 |
| ·仿真研究 | 第69-71页 |
| ·仿真参数 | 第6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天基载荷对星敏感器在轨标定算法研究 | 第72-84页 |
| ·引言 | 第72-73页 |
| ·天基载荷在轨标定星敏感器原理 | 第73-79页 |
| ·滚动、俯仰通道的标定 | 第76-77页 |
| ·偏航通道的标定 | 第77-79页 |
| ·滤波算法研究 | 第79-81页 |
| ·在轨标定的最小二乘算法 | 第79-80页 |
| ·在轨标定的卡尔曼及新滤波算法 | 第80-81页 |
| ·仿真研究 | 第81-83页 |
| ·仿真参数 | 第81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