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芥子园画传》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1章 新旧《芥子园画传》的对比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 ·有关芥子园 | 第10-12页 |
| ·芥子园及主人李渔的综述 | 第10-11页 |
| ·《芥子园画传》的编写过程 | 第11-12页 |
| ·《芥子园画传》基本内容 | 第12页 |
| ·不同版本《芥子园画传》的简介 | 第12-13页 |
| ·新编《芥子园画传》应运而生 | 第13-14页 |
| 第2章 新旧《芥子园画传》的成书背景对照 | 第14-20页 |
| ·《芥子园画传》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 第14-15页 |
| ·崇尚临摹与仿古的画风 | 第15-19页 |
| ·明末董其昌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清初"四王"的影响 | 第17-19页 |
| ·新时代的产物----新编《芥子园画传》 | 第19-20页 |
| 第3章 对比新旧《芥子园画传》的艺术价值 | 第20-36页 |
| ·程序化的教学体例 | 第20-21页 |
| ·经典的画学思想和理论 | 第21-26页 |
| ·"气韵生动" | 第21-22页 |
| ·"骨法用笔" | 第22-23页 |
| ·"应物象形" | 第23页 |
| ·"随类赋彩" | 第23-24页 |
| ·"经营位置" | 第24-25页 |
| ·"传移模写" | 第25页 |
| ·绘画常识和注意事项 | 第25-26页 |
| ·深厚的文学造诣 | 第26-27页 |
| ·中国版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 第27-31页 |
| ·早期画谱类著作 | 第27页 |
| ·古籍彩印的多种方法 | 第27-28页 |
| ·胡正言及其著作的简介 | 第28页 |
| ·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芥子园画传》 | 第28-29页 |
| ·版画新技法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 第29-31页 |
| ·《芥子园画传》对民间年画的影响 | 第31页 |
| ·作为"文玩"走入收藏家的视野 | 第31-32页 |
| ·《芥子园画传》对近现代画坛大家产生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与旧版本相比,新编’《芥子园画传》的优点 | 第33-36页 |
| ·旧版本的缺陷显而易见 | 第33-34页 |
| ·新编《芥子园画传》生命力旺盛 | 第34-36页 |
| 第4章 学习经典如何更好的指导实践 | 第36-41页 |
| ·学画的起步——临摹 | 第36-37页 |
| ·现代造型能力的把握 | 第36页 |
| ·初学中国画的启示 | 第36-37页 |
| ·临摹与写生之间关系的把握 | 第37-39页 |
| ·成法须借鉴 | 第37-38页 |
| ·对待技法类丛书的正确态度 | 第38页 |
| ·绘画风格的形成 | 第38-39页 |
| ·"师造化"方得"心源" | 第39-41页 |
| ·传承古法与创新思维 | 第39-40页 |
| ·新编《芥子园画传》的启示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