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大型高速滑坡近程飞行阶段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 | 第22-49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仅考虑重力时滑坡体的飞行规律 | 第23-24页 |
2.3 空气动力学理论概述 | 第24-28页 |
2.4 空中飞行滑坡体受力分析 | 第28-29页 |
2.5 飞行滑坡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风洞实验研究 | 第29-39页 |
2.5.1 相似参数 | 第29-31页 |
2.5.2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31页 |
2.5.3 模型设计 | 第31-33页 |
2.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2.5.4.1 升力特性 | 第34-36页 |
2.5.4.2 阻力特性 | 第36-37页 |
2.5.4.3 力矩特性 | 第37-39页 |
2.6 空中飞行滑坡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数值计算 | 第39-46页 |
2.6.1 流体力学有限元法概述 | 第40-42页 |
2.6.2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 第42-46页 |
2.7 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时滑坡体的飞行规律 | 第46-47页 |
2.8 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滑坡岩体高速碰撞效应研究 | 第49-82页 |
3.1 引言 | 第49-51页 |
3.2 岩体损伤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3.2.1 损伤概述 | 第51-52页 |
3.2.2 损伤变量 | 第52-55页 |
3.3 碰撞原理 | 第55-64页 |
3.3.1 碰撞的力学特征及模型 | 第55-57页 |
3.3.2 碰撞问题中的动力学定理 | 第57-58页 |
3.3.3 恢复系数 | 第58-60页 |
3.3.4 碰撞过程中的动能变化 | 第60-62页 |
3.3.5 两物体的斜碰撞 | 第62-64页 |
3.4 岩体碰撞解体效应 | 第64-72页 |
3.4.1 岩体碰撞的能量分析 | 第64-69页 |
3.4.1.1 正碰情况 | 第64-66页 |
3.4.1.2 斜碰情况 | 第66-69页 |
3.4.2 岩体解体破碎 | 第69-72页 |
3.4.2.1 破碎功耗原理 | 第69-71页 |
3.4.2.2 岩体破碎后平均块度的计算 | 第71-72页 |
3.5 碎裂岩体碰撞效应实验研究 | 第72-80页 |
3.5.1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73-75页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80页 |
3.5.2.1 滑体体积对碰撞效应的影响 | 第76-78页 |
3.5.2.2 碰撞速度对碰撞效应的影响 | 第78-80页 |
3.6 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大型高速滑坡碎屑流运动全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 | 第82-94页 |
4.1 离散单元法基本原理 | 第82页 |
4.2 基本假定 | 第82-83页 |
4.3 基本方程及其求解 | 第83-86页 |
4.4 模型及参数 | 第86-88页 |
4.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8-94页 |
第5章 碎屑流运动理论分析 | 第94-117页 |
5.1 碎屑流运动特点 | 第94-95页 |
5.2 两相流理论概述 | 第95-96页 |
5.3 颗粒在流体中的受力分析 | 第96-102页 |
5.3.1 颗粒受到的阻力 | 第96-99页 |
5.3.2 颗粒受到的升力 | 第99-101页 |
5.3.3 坡面颗粒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 | 第101-102页 |
5.4 固液型碎屑流 | 第102-112页 |
5.4.1 固液型碎屑流与泥石流之异同 | 第102-104页 |
5.4.2 流速分布 | 第104-108页 |
5.4.3 固液型碎屑流运动方程 | 第108-111页 |
5.4.3.1 弛豫现象 | 第108-109页 |
5.4.3.2 单个颗粒的弛豫 | 第109页 |
5.4.3.3 整体弛豫及运动方程 | 第109-111页 |
5.4.4 固液型碎屑流运动模型 | 第111-112页 |
5.5 固气型碎屑流 | 第112-116页 |
5.5.1 概述 | 第112-113页 |
5.5.2 Boltzmann方程 | 第113-115页 |
5.5.3 干碎屑流运动方程 | 第115-116页 |
5.6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6章 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化过程实例分析 | 第117-125页 |
6.1 近程飞行阶段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 第117-119页 |
6.1.1 不计空气动力学效应时滑坡的运动 | 第117-118页 |
6.1.2 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时滑坡的运动 | 第118-119页 |
6.2 滑坡体与山梁的碰撞效应分析 | 第119-121页 |
6.2.1 碰撞后滑坡体平均速度的计算 | 第119-120页 |
6.2.2 部分岩块加速运动效应分析 | 第120-121页 |
6.3 碎屑流运动分析 | 第121-123页 |
6.4 小结 | 第123-125页 |
结论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