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4页 |
1 前言 | 第14-27页 |
1.1 概述 | 第14-2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1.3 研究方向 | 第24-27页 |
1.3.1 硅胶固载杀菌活性官能团制备水不溶性杀菌剂 | 第24-25页 |
1.3.2 水不溶性海因类杀菌剂的研制 | 第25-26页 |
1.3.3 新型含硫水不溶性杀菌剂的研制 | 第26页 |
1.3.4 在高聚物上固载杀菌活性官能团构效关系的考察 | 第26-2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7-37页 |
2.1 试验药剂 | 第27-28页 |
2.2 测试表征 | 第28页 |
2.3 硅胶的制备 | 第28-29页 |
2.4 交联聚苯乙烯球体的制备 | 第29页 |
2.5 交联聚苯乙烯球体的氯甲基化-制备氯球 | 第29-30页 |
2.6 氯球结构参数的测定 | 第30-31页 |
2.6.1 堆密度的测定 | 第30页 |
2.6.2 湿态树脂孔体积的测定 | 第30-31页 |
2.7 氯球固载季铵盐制备水不溶性杀菌剂 | 第31-32页 |
2.8 杀菌活性评定方法 | 第32-35页 |
2.9 杀菌再生性能评定 | 第35-36页 |
2.10 水不溶性杀菌剂的水不溶性试验 | 第36-37页 |
3 论文构思与研制方案的制定 | 第37-49页 |
3.1 硅胶固载杀菌活性官能团制备水不溶性杀菌剂 | 第37-41页 |
3.1.1 硅胶与硅烷偶联剂键合 | 第37-38页 |
3.1.2 杀菌活性官能团的固载 | 第38-41页 |
3.1.2.1 [Si]RCHC1与叔胺反应制备水不溶性季铵盐杀菌剂 | 第38-39页 |
3.1.2.2 [Si]RCHNH经埃施韦勒-克拉克叔胺化制备水不溶性杀菌剂 | 第39-40页 |
3.1.2.3 [Si]RCHNH上引入卤代烷制备水不溶性季铵盐杀菌剂 | 第40-41页 |
3.2 水不溶性海因类杀菌剂的研制 | 第41-45页 |
3.2.1 水不溶性海因类杀菌剂合成的方案构思 | 第41-44页 |
3.2.2 树脂亲水性对水不溶性海因类杀菌剂杀菌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新型含硫水不溶性杀菌剂的研制 | 第45-48页 |
3.3.1 聚苯乙烯磺酰氯的制备 | 第46页 |
3.3.2 聚苯乙烯磺酰氯树脂上固载杀菌活性官能团 | 第46-48页 |
3.3.2.1 方案一:磺酰氯树脂上固载乙二胺 | 第46-47页 |
3.3.2.2 方案二:磺酰氯树脂上固载二乙胺 | 第47-48页 |
3.4 高聚物上固载季铵盐杀菌活性官能团构效关系的考察 | 第48-49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9-102页 |
4.1 硅胶载体经氯烷基硅氧烷固载季铵盐制备水不溶性杀菌剂 | 第49-64页 |
4.1.1 硅胶原料的处理对硅胶固载硅氧烷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4.1.2 硅胶上固载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50-51页 |
4.1.3 硅胶上固载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51-52页 |
4.1.4 硅烷化的硅胶上固载叔胺季铵化溶剂的选择 | 第52-53页 |
4.1.5 硅烷化的硅胶上固载叔胺季铵化温度的考察 | 第53-54页 |
4.1.6 不同叔胺季铵化产物杀菌性能的测定结果 | 第54页 |
4.1.7 原料物理性能对合成实验的影响 | 第54-56页 |
4.1.8 原料物理性能对合成杀菌剂产品杀菌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4.1.9 中间产物和杀菌剂产品的元素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4.1.10 原料硅胶、中间产物和杀菌剂产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58-59页 |
4.1.11 原料硅胶、固载氯丙基硅烷的硅胶中间体核磁共振谱测定 | 第59-60页 |
4.1.12 水不溶性杀菌剂重复使用性能测定 | 第60页 |
4.1.13 水不溶性杀菌剂再生方法的研究 | 第60-61页 |
4.1.14 水不溶性杀菌剂产品水溶性研究 | 第61-62页 |
4.1.1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2 固载胺烷基硅氧烷的硅胶经埃施韦勒-克拉克叔胺化制备水不溶性杀菌剂 | 第64-74页 |
4.2.1 硅胶上固载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时间的考察 | 第64-65页 |
4.2.2 硅胶上固载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溶剂的考察 | 第65-66页 |
4.2.3 固载硅氧烷的硅胶叔胺化条件的考察 | 第66-67页 |
4.2.4 硅胶载体固载季铵盐的条件考察 | 第67页 |
4.2.5 原料硅胶对产品杀菌性能影响的考察 | 第67-69页 |
4.2.6 中间产物和杀菌剂产品的元素分析 | 第69页 |
4.2.7 原料硅胶、中间产物和杀菌剂产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 第69-70页 |
4.2.8 原料硅胶、中间产物和杀菌剂产品的核磁共振谱测定 | 第70-71页 |
4.2.9 杀菌剂产品的再生性能研究 | 第71-72页 |
4.2.10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4.3 固载胺丙基硅烷的硅胶经卤代烷制备水不溶性季铵盐杀菌剂 | 第74-79页 |
4.3.1 固载十六胺硅胶中间体的制备 | 第75-76页 |
4.3.1.1 固载胺丙基硅烷的硅胶与氯代十六烷反应的反应温度考察 | 第75-76页 |
4.3.1.2 氯代十六烷加入量的考察 | 第76页 |
4.3.2 固载十六胺硅胶中间体与碘甲烷反应 | 第76-77页 |
4.3.3 研制的杀菌剂原料、中间体和产品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77-78页 |
4.3.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4.4 以氯球为原料制备水不溶性海因类杀菌剂的研究 | 第79-87页 |
4.4.1 水不溶性海因类杀菌剂的合成 | 第79页 |
4.4.2 溶胀时间对合成醛基树脂产率的影响 | 第79-80页 |
4.4.3 氯球交联度对合成醛基树脂产串的影响 | 第80-81页 |
4.4.4 加入KI对合成醛基树脂反应条件和产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4.4.5 不同交联度的氯球制备的杀菌剂杀菌率的测定 | 第82-83页 |
4.4.6 原料氯球和醛基树脂引入亲水基团 | 第83-85页 |
4.4.7 原料氯球引入亲水基对醛基树脂反应条件和产率的影响 | 第85页 |
4.4.8 固载亲水基的方法考察 | 第85-86页 |
4.4.9 树脂上引入亲水基对水不溶性海因杀菌剂杀菌活性的影响 | 第86-87页 |
4.4.10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4.5 以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合成含硫水不溶性杀菌剂-磺酰氯树脂上固载乙二胺方法 | 第87-94页 |
4.5.1 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 第88-89页 |
4.5.2 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吡啶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 第89-90页 |
4.5.3 溶胀时间对合成磺酸吡啶盐树脂固载量的影响 | 第90页 |
4.5.4 合成季铵盐反应条件的考察 | 第90-91页 |
4.5.5 含硫水不溶性杀菌剂产品杀菌性能的测定 | 第91-92页 |
4.5.6 杀菌剂产品除硬性能的测定 | 第92页 |
4.5.7 吡啶的投放量与产物杀菌性能与除硬性能的关系 | 第92-93页 |
4.5.8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4.6 以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合成含硫水不溶性杀菌剂-磺酰氯树脂上固载二乙胺方法 | 第94-97页 |
4.6.1 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 第94-95页 |
4.6.2 溶胀时间对研制杀菌剂产品杀菌效果的影响 | 第95页 |
4.6.3 合成的含硫水不溶性杀菌剂杀菌性能的测定 | 第95-96页 |
4.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4.7 在高聚物上固载季铵盐杀菌活性官能团构效关系的考察 | 第97-102页 |
4.7.1 不同交联度的氯球及聚季铵盐的合成 | 第97-98页 |
4.7.2 氯球的性能结构参数的测定 | 第98-99页 |
4.7.3 不同交联度的氯球中间体制备的水不溶性杀菌剂的杀菌活性 | 第99-101页 |
4.7.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5 结论 | 第102-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附录A 结构分析谱图 | 第111-149页 |
附录B 已发表和已录用的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专利和文章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