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8页 |
1.1 制冷剂替代研究的历史背景 | 第9-11页 |
1.2 有关解决全球两大环境问题的国际行动及国际公约间的关系 | 第11-15页 |
1.2.1 全球两大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 第11-12页 |
1.2.2 有关制冷剂替代的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 | 第12-14页 |
1.2.3 我国有关ODS的政策法规 | 第14页 |
1.2.4 两项全球性国际议定书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制冷剂替代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远洋船舶制冷剂替代评述 | 第18-35页 |
2.1 远洋船舶制冷的特点 | 第18页 |
2.2 有关远洋船舶制冷剂替代的政策法规 | 第18-19页 |
2.3 远洋船舶制冷剂的环境特性及选择替代物的一般原则 | 第19-22页 |
2.3.1 制冷剂的环境特性及评价指标 | 第19-21页 |
2.3.2 远洋船舶制冷剂替代物选择的一般原则 | 第21-22页 |
2.4 远洋船舶制冷剂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现状 | 第22-23页 |
2.5 CFCs及HCFCs类制冷剂的禁产禁用对我国航运界的影响 | 第23-24页 |
2.6 我国航运界关于限制ODS类制冷剂的对策 | 第24-34页 |
2.6.1 两条主要技术路线的比较 | 第24-25页 |
2.6.2 远洋船舶制冷空调系统几种可能的替代制冷剂的评述 | 第25-33页 |
2.6.3 我国航运界关于限制CFCs及HCFCs的对策 | 第33-3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非共沸二元混合制冷剂HCFC22/CFC12泄漏的理论分析 | 第35-48页 |
3.1 研究远洋船舶制冷剂泄漏的意义 | 第35-36页 |
3.2 非共沸二元混合制冷剂的特性描述 | 第36-37页 |
3.3 国内外混合工质泄漏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3.4 非共沸二元混合制冷剂HCFC22/CFC12泄漏的理论分析 | 第38-47页 |
3.4.1 引言 | 第38-39页 |
3.4.2 非共沸二元混合制冷剂HCFC22及CFC12泄漏的物理模型 | 第39-41页 |
3.4.3 制冷系统理论计算模型 | 第41-43页 |
3.4.4 计算结果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试验台架的建立及试验装置 | 第48-56页 |
4.1 概述 | 第48页 |
4.2 试验装置 | 第48-50页 |
4.3 试验台架的检修和改进 | 第50-53页 |
4.3.1 试验台架的改进 | 第51页 |
4.3.2 试验台架的检修 | 第51-53页 |
4.4 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研制 | 第53-55页 |
4.4.1 热电偶测温原理的描述 | 第53页 |
4.4.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试验台架的精度试验 | 第56-63页 |
5.1 概述 | 第56页 |
5.2 量热器漏热系数试验 | 第56-58页 |
5.3 冷凝器漏热系数试验 | 第58-59页 |
5.4 试验台架系统主辅侧运行相符性试验 | 第59-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非共沸二元混合制冷剂HCFC22/CFC12泄漏试验分析 | 第63-74页 |
6.1 试验方法 | 第63-65页 |
6.2 试验结果 | 第65-69页 |
6.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6.4 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71-7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泄漏的热经济性分析 | 第74-82页 |
7.1 引言 | 第74页 |
7.2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火用)分析模型 | 第74-77页 |
7.3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77-81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8.1 本文的研究总结 | 第82-83页 |
8.2 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 试验中各测试元件误差精度和国标对照表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