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2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6页
   ·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6-18页
   ·论文的框架结构与分析范式第18-19页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19-20页
   ·本文的主要论点第20-22页
第2章 法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22-41页
   ·法人治理的内涵第22-23页
   ·法人治理问题的产生第23-25页
     ·产权关系第23-24页
     ·企业制度形态的演进第24-25页
     ·产权权能的分离第25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5-29页
     ·代理问题及代理成本第25-27页
     ·法人治理要解决的问题第27-28页
     ·委托人的激励机制设计第28-29页
     ·竞争在解决法人治理问题中的作用第29页
   ·法人治理的基本框架第29-36页
     ·法人内部治理第30-33页
     ·法人外部治理第33-36页
   ·法人治理的有效性及目标第36-41页
     ·法人治理的有效性第36-37页
     ·法人治理目标第37-38页
     ·法人治理目标的相关学说第38-41页
第3章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特殊性第41-50页
   ·合作金融的内涵和特点第41-43页
     ·合作金融的起源第41页
     ·农村合作金融的原则第41-42页
     ·农村合作金融的作用第42-43页
   ·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第43-45页
     ·经营目标的变化第43-44页
     ·组织形式的变化第44页
     ·股份构成与资金来源的变化第44-45页
     ·经营管理的变化第45页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特殊性第45-47页
     ·农村信用社与一般商业银行的区别第45-46页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特殊性第46-47页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有效性第47-50页
     ·产权关系清晰第47页
     ·所有者具有选择和监督代理人的权威第47-48页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称第48页
     ·根据业绩动态确定经理层的收入水平第48页
     ·保持在分散基础上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第48-49页
     ·具备开放性和适应性第49-50页
第4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形成的背景第50-61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发展回顾第50-54页
     ·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第50-51页
     ·2003 年改革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分析第51-52页
     ·2003 年改革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缺陷第52-54页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进展情况第54-61页
     ·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第54-57页
     ·改革的主要成效第57-59页
     ·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9-61页
第5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特征、成因及问题第61-84页
   ·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股权变化情况第61-66页
     ·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有所增强第61-62页
     ·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第62-64页
     ·改革后农村信用社资本全部是民有资本第64-66页
   ·三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第66-73页
     ·合作制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制度缺陷第67-69页
     ·股份合作制的利弊分析第69-70页
     ·股份制的利弊分析第70-71页
     ·不同产权组织形式法人治理有效性的比较分析第71-73页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第73-75页
     ·股权对经理层的约束机制仍未形成第73-74页
     ·股权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改善第74-75页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尚待时日第75页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异化第75-77页
     ·“民有资本官营化”特征第75-76页
     ·“逆向治理”特征第76页
     ·合作制属性丧失第76-77页
   ·法人治理异化的成因第77-81页
     ·基于改革政策设计缺陷的分析第77-79页
     ·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第79-81页
   ·法人治理异化的后果第81-84页
     ·造成不尊重农村信用社产权的负面影响第82页
     ·不利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第82页
     ·严重偏离“三农”服务方向第82-84页
第6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外部治理现状及问题第84-99页
   ·市场监督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第84-93页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第84-91页
     ·资本市场缺乏效率第91-92页
     ·经理人市场远未形成第92-93页
   ·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力量薄弱第93-94页
     ·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第93页
     ·监管差异性安排不够第93-94页
   ·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第94-96页
     ·基本情况第94-95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5页
     ·存在上述问题的成因第95-96页
   ·外部治理不完善带来的问题第96-99页
     ·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第96-97页
     ·经营机制转换进程不快第97页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第97-99页
第7章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实践及启示第99-109页
   ·金字塔式体制模式下的德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第99-101页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本情况第99页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特点第99-101页
   ·多元复合式体制模式下的美国农业信用合作机构法人治理第101-103页
     ·美国农业信用合作机构基本情况第101-102页
     ·美国的农业信用合作机构法人治理的特点第102-103页
   ·依附于农合组织体制模式下的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第103-105页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基本情况第103-104页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特点第104-105页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经验的启示第105-109页
     ·坚持合作制是完善法人治理的根本第105-106页
     ·明晰产权关系是完善法人治理的核心第106页
     ·多层次组织体系是完善法人治理的基础第106-107页
     ·政府支持是完善法人治理的外部动力第107页
     ·多层次风险防护系体是完善法人治理的保障第107-109页
第8章 完善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路径第109-120页
   ·稳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第109-112页
     ·坚持“三农”服务方向第109-110页
     ·坚持市场化原则第110页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第110-111页
     ·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第111-112页
   ·建立健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第112-116页
     ·建立理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第112-113页
     ·建立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第113-114页
     ·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第114页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第114-116页
   ·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第116-117页
     ·将依法管理职能交由省金融办承接第116页
     ·由存款保险机构履行风险处置职能第116-117页
     ·省联社专职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第117页
   ·完善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第117-120页
     ·有效发挥财税政策的主导作用第117-118页
     ·适当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第118页
     ·积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激励作用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以夏俊峰案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