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9页 |
第一篇 绪论 | 第29-68页 |
·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9-36页 |
·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 第29-31页 |
·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 第31-33页 |
·沉淀法 | 第31-32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32页 |
·水热法 | 第32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32页 |
·微乳液法 | 第32-33页 |
·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应用 | 第33-36页 |
·颜料 | 第33页 |
·磁性材料 | 第33-34页 |
·隐身材料 | 第34页 |
·射频与微波电介质陶瓷材料 | 第34-35页 |
·半导体陶瓷材料 | 第35-36页 |
·催化材料 | 第36页 |
·层状及层柱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36-44页 |
·层状及层柱化合物概述 | 第36-37页 |
·水滑石类层状材料(LDHs)的结构与组成 | 第37-39页 |
·LDHs的性质 | 第39-40页 |
·LDHs的合成 | 第40-42页 |
·共沉淀法 | 第40-41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41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41页 |
·焙烧复原法 | 第41-42页 |
·LDHs应用 | 第42-44页 |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42页 |
·离子交换和吸附方面的应用 | 第42-43页 |
·光学方面的应用 | 第43页 |
·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43页 |
·磁学方面的应用 | 第43-44页 |
·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44页 |
·阻燃剂 | 第44页 |
·多孔材料简介 | 第44-48页 |
·沸石分子筛 | 第45页 |
·介孔材料 | 第45-47页 |
·大孔材料 | 第47-48页 |
·模板法简介 | 第48-51页 |
·硬模板 | 第48-50页 |
·多孔氧化铝模板(AAO) | 第49-50页 |
·介孔分子筛模板 | 第50页 |
·高分子模板 | 第50页 |
·软模板 | 第50-51页 |
·水热和溶剂热合成简介 | 第51-57页 |
·水热和溶剂合成的特点 | 第51-52页 |
·水热和溶剂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 | 第52-53页 |
·水热和溶剂合成反应的介质 | 第53-57页 |
·作为溶剂时水的性质 | 第53-56页 |
·有机溶剂的性质标度 | 第56-57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57-60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57-58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第二篇 实验部分 | 第68-73页 |
·实验原料 | 第68-69页 |
·样品的结构表征、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69-73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69页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69页 |
·热重及微商热重(TG-DTA)分析 | 第69页 |
·同步热分析仪(TG-DTA-DSC)及质谱(MS)联用 | 第69页 |
·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69-70页 |
·等离子电感偶合(ICP)分析 | 第70页 |
·低温氮气吸—脱附(BET)实验 | 第70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70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70页 |
·扫描电镜—能量散射谱(SEM-EDS)分析 | 第70-71页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71页 |
·光致发光光谱(PL)分析 | 第71页 |
·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 | 第71页 |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 | 第7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71页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 第71-72页 |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ATR-FTIR)分析 | 第72页 |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磁性测量 | 第72页 |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分析 | 第72页 |
·全自动接触角仪测试 | 第72页 |
·全自动压汞仪测试 | 第72-73页 |
第三篇 自生成牺牲模板法制备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 | 第73-178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第一章 高比表面积介孔尖晶石型锌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研究 | 第74-105页 |
·引言 | 第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ZnAl-LDHs前驱体的合成 | 第74-75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制备 | 第75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光催化实验 | 第75页 |
·ZnCr-LDHs前驱体的合成 | 第75页 |
·介孔ZnCr_2O_4尖晶石的制备 | 第75-76页 |
·高比表面积介孔尖晶石型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76-92页 |
·引言 | 第76-77页 |
·ZnAl-LDHs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77-80页 |
·ZnAl-LDHs前驱体的晶体结构 | 第77-78页 |
·ZnAl-LDHs前驱体的IR表征 | 第78-79页 |
·ZnAl-LDHs前驱体的热分析与组成研究 | 第79-80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80-89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80-82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27)Al MAS NMR表征 | 第82-83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TEM表征 | 第83-85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85-89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89-90页 |
·本节小节 | 第90-92页 |
·高比表面积介孔尖晶石型锌铬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92-101页 |
·引言 | 第92页 |
·ZnCr-LDHs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92-94页 |
·ZnCr-LDHs前驱体的晶体结构 | 第92-93页 |
·ZnCr-LDHs前驱体的IR表征 | 第93-94页 |
·ZnCr-LDHs前驱体的热分析与组成研究 | 第94页 |
·介孔ZnCr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94-100页 |
·介孔ZnCr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94-96页 |
·介孔ZnCr_2O_4尖晶石的形貌(TEM&SEM)表征 | 第96-98页 |
·介孔ZnCr_2O_4尖晶石的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98-100页 |
·本节小节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第二章 高比表面积介孔尖晶石型镁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合成研究 | 第105-129页 |
·引言 | 第105-106页 |
·实验部分 | 第106-107页 |
·MgFe-LDHs前驱体的合成 | 第106页 |
·介孔MgFe_2O_4尖晶石的制备 | 第106页 |
·MgFeTi-LDHs前驱体的合成 | 第106-107页 |
·介孔钛掺杂的MgFe_2O_4尖晶石的制备 | 第107页 |
·高比表面积介孔尖晶石型镁铁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107-118页 |
·MgFe-LDHs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7-109页 |
·MgFe-LDHs前驱体的晶体结构 | 第107-108页 |
·MgFe-LDHs前驱体的IR表征 | 第108-109页 |
·MgFe-LDHs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109页 |
·介孔MgFe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9-115页 |
·介孔MgFe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109-111页 |
·介孔MgFe_2O_4尖晶石的形貌(TEM&SEM)表征 | 第111-112页 |
·介孔MgFe_2O_4尖晶石的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112-115页 |
·介孔MgFe_2O_4尖晶石的磁学性能表征 | 第115-117页 |
·本节小节 | 第117-118页 |
·高比表面积介孔尖晶石型镁铁钛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118-127页 |
·MgFeTi-LDHs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8-120页 |
·MgFeTi-LDHs前驱体的晶体结构 | 第118-119页 |
·MgFeTi-LDHs前驱体的IR表征 | 第119页 |
·MgFeTi-LDHs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119-120页 |
·介孔钛掺杂的MgFe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120-125页 |
·介孔钛掺杂的MgFe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120-121页 |
·介孔钛掺杂的MgFe_2O_4尖晶石的形貌(TEM&SEM)表征 | 第121-122页 |
·介孔钛掺杂的MgFe_2O_4尖晶石的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122-125页 |
·介孔钛掺杂的MgFe_2O_4尖晶石的磁学性能表征 | 第125-126页 |
·本节小节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第三章 尖晶石型锌镓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发光材料的合成研究 | 第129-151页 |
·引言 | 第129-130页 |
·实验部分 | 第130页 |
·ZnGa-LDHs前驱体的合成 | 第130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制备 | 第130页 |
·ZnGa-LDHs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30-133页 |
·ZnGa-LDHs前驱体的晶体结构 | 第130-131页 |
·ZnGa-LDHs前驱体的IR表征 | 第131-132页 |
·ZnGa-LDHs前驱体的热分析与组成研究 | 第132-133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133-143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晶体结构与组成研究 | 第133-136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形貌(TEM&SEM)表征 | 第136-138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XPS分析 | 第138-140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71)Ga MAS NMR分析 | 第140-141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EXAFS分析 | 第141-143页 |
·ZnGa_2O_4尖晶石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143-146页 |
·本章小节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1页 |
第四章 大孔复合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单块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51-178页 |
·引言 | 第151-153页 |
·实验部分 | 第153-154页 |
·LDHs前驱体的合成 | 第153页 |
·大孔含镁复合金属氧化物单块的制备 | 第153-154页 |
·大孔MgAl_2O_4尖晶石单块的表面修饰 | 第154页 |
·LDHs前驱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54-156页 |
·LDHs前驱体的晶体结构 | 第154-155页 |
·LDHs前驱体的IR表征 | 第155页 |
·LDHs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155-156页 |
·大孔含镁复合金属氧化物单块的合成与表征 | 第156-160页 |
·大孔含镁复合金属氧化物单块微结构的控制 | 第160-165页 |
·大孔含MgAl_2O_4尖晶石单块微结构的控制 | 第160-161页 |
·大孔MgFe_2O_4尖晶石单块微结构的控制 | 第161-163页 |
·大孔In_(2-x)Mg_xO_3单块微结构的控制 | 第163-165页 |
·大孔含镁复合金属氧化物单块的性能 | 第165-171页 |
·大孔MgAl_2O_4尖晶石单块的表界面性能 | 第165-167页 |
·大孔MgFe_2O_4尖晶石单块的磁学性能 | 第167-169页 |
·大孔In_(2-x)Mg_xO_3单块的光学性能 | 第169-171页 |
·本章小节 | 第171-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78页 |
第四篇 水热/溶剂热无模板合成多孔铝酸盐材料 | 第178-214页 |
引言 | 第178-180页 |
第一章 水热无模板合成介孔纳米铝酸盐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180-200页 |
·实验部分 | 第180页 |
·介孔MAl_2O_4尖晶石前驱体的合成(M=Zn,Ni) | 第180页 |
·介孔MAl_2O_4尖晶石的制备(M=Zn,Ni) | 第180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180-189页 |
·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 | 第180-182页 |
·热分析与质谱仪联用表征 | 第182-183页 |
·~(27)Al固体核磁表征 | 第183-184页 |
·形貌表征(SEM & TEM) | 第184-186页 |
·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186-189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189-192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生成机理 | 第189-190页 |
·介孔ZnAl_2O_4尖晶石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190-192页 |
·介孔NiAl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192-196页 |
·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 | 第192-193页 |
·形貌表征(SEM & TEM) | 第193-194页 |
·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194-196页 |
·本章小节 | 第196-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0页 |
第二章 溶剂热—步选择性合成微/介孔纳米锌铝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200-214页 |
·引言 | 第200-201页 |
·实验路线设计 | 第201页 |
·醇/水体系下微/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201-207页 |
·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01-202页 |
·~(27)Al固体核磁表征 | 第202-203页 |
·形貌表征(SEM & TEM) | 第203-204页 |
·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204-207页 |
·无水体系下微/介孔ZnAl_2O_4尖晶石的合成与表征 | 第207-212页 |
·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 | 第208页 |
·~(27)Al固体核磁表征 | 第208-209页 |
·形貌表征(SEM) | 第209-210页 |
·氮气吸脱附表征 | 第210-212页 |
·本章小节 | 第212-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14页 |
第五篇 结论 | 第214-216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216-217页 |
致谢 | 第217-2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218-22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220-221页 |
北京化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221-2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