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小说中的“文革”--当代小说对“文革”的叙事流变史(1977-2009)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0-26页
 一、相关概念释义:叙事、文革题材小说、文革叙事第10-12页
 二、研究文革叙事及其演进的意义和价值第12-14页
 三、三十年来文革叙事的研究历史与学术增长点第14-23页
 四、本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3-26页
第一章 新时期之初政治文化规约下的文革叙事(1977-1985年)第26-47页
 第一节 新时期之初政治文化与文革叙事的关系第26-34页
 第二节 政治文化规约下的小说内部构置第34-47页
第二章 文学转型与作家主体意识觉醒时期的文革叙事(1985-1990年代中)第47-71页
 第一节 文学转型与文革叙述重心的迁移第47-50页
 第二节 文革叙事与文化寻根第50-57页
 第三节 文革叙事与先锋小说第57-71页
第三章 走向多元与开放时期的文革叙事(1990年代中-2009年)第71-146页
 第一节 文化语境的多元共生与文革叙事的多元化发展走向第71-72页
 第二节 文革叙事的两种重要叙事结构第72-97页
 第三节 文革叙事的多样化的叙述视角第97-126页
 第四节 文革叙事的叙述意图与叙述重心的迁移第126-146页
第四章 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异与文革叙事分野第146-173页
 第一节 从代际差异角度考察文革叙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第146-152页
 第二节 历史经验、审美方式和叙事内容的代际分野第152-167页
 第三节 局限与困境:代际差异视野下的文革叙事反思第167-173页
第五章 作家历史观的差异与文革叙事的分野第173-204页
 第一节 新时期作家的几种典型历史观及其对文革叙事的影响第173-178页
 第二节 文革叙事中"群众"话语的历史变迁第178-190页
 第三节 文革的历史起源寻踪与历史责任的归咎方式第190-204页
第六章 文革叙事与见证叙事传统第204-212页
 第一节 能不能见证:小说能否见证历史第204-206页
 第二节 见证叙事的意义:抵制遗忘与建构公共记忆第206-207页
 第三节 见证对象:见证社会文明的非常态第207-212页
第七章 文革叙事的限度、困境与可能性维度第212-225页
 第一节 有限的言说:被挟持的叙事话语第212-215页
 第二节 空疏的叙事:主体缺席的忏悔与不及物的宽恕第215-220页
 第三节 必要的进路:文革叙事的信仰维度和神性维度第220-225页
结束语 作家如何"读史"——刍议文革叙事的困境与未来第225-233页
 一、文革叙事的历史性与多样性第225-228页
 二、文革叙事的困境与出路第228-233页
附录:文革题材小说编目(1977-2009)第233-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4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44-245页
后记第245-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革命书写
下一篇: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