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 第8-10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反收购概述 | 第11-17页 |
一、反收购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一) 收购、要约收购、敌意收购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反收购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反收购措施的主要种类 | 第13-14页 |
三、目标公司反收购的价值分析 | 第14-17页 |
(一) 反收购价值否定说 | 第14-15页 |
(二) 反收购价值肯定说 | 第15-16页 |
(三)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目标公司董事义务——调和利益冲突的核心机制 | 第17-23页 |
一、调和利益冲突——董事义务的实现机制 | 第17-18页 |
二、调和利益冲突——董事义务的有效性 | 第18-21页 |
(一) 以降低代理成本为视角 | 第18-19页 |
(二) 以维护公司和股东长远利益为视角 | 第19-20页 |
(三) 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视角 | 第20-21页 |
(四) 小结 | 第21页 |
三、调和利益冲突——董事义务的局限性 | 第21-23页 |
(一) 董事义务的非唯一性 | 第21-22页 |
(二) 董事义务的有限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目标公司董事义务的制度构建 | 第23-44页 |
一、我国目标公司董事的中立义务 | 第23-32页 |
(一) 目标公司董事义务的比较法考察——以英美法为中心 | 第23-29页 |
(二) 我国目标公司董事义务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29-31页 |
(三) 我国目标公司董事中立义务的立法完善 | 第31-32页 |
二、我国目标公司董事的其他义务 | 第32-37页 |
(一)《公司法》、《证券法》上的一般义务 | 第32-33页 |
(二) 信息披露义务——为股东选择提供决策支援的义务 | 第33-34页 |
(三) 为股东争取最有利收购条件的义务 | 第34-36页 |
(四) 董事可否承担考虑"公司社会责任"的义务 | 第36-37页 |
三、完善我国目标公司董事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37-44页 |
(一) 董事注意义务的法律判断标准 | 第37页 |
(二) 通过司法解释引入商业判断规则 | 第37-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