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立题意义 | 第8-9页 |
·嵌岩桩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嵌岩桩定义及类型 | 第9-10页 |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嵌岩桩横向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嵌岩桩承载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页 |
·嵌岩深度研究 | 第15-17页 |
·嵌岩桩沉降研究 | 第17-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承载力计算方面 | 第20页 |
·最佳嵌岩深度方面 | 第20-21页 |
·单桩沉降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 第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嵌岩桩的承载力性能研究 | 第22-40页 |
·岩石的基本工程特性 | 第22-24页 |
·岩石的强度 | 第22-23页 |
·岩石的破坏形式 | 第23-24页 |
·嵌岩桩的承载机理 | 第24-39页 |
·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25页 |
·桩侧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32页 |
·桩端阻力及其影响因素 | 第32-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嵌岩桩在竖向荷载下的沉降分析 | 第40-61页 |
·概述 | 第40页 |
·嵌岩桩的沉降计算 | 第40-56页 |
·等效作用分层法 | 第40-41页 |
·弹性理论法 | 第41-44页 |
·荷载传递法 | 第44-45页 |
·剪切变形传递法 | 第45-47页 |
·利用位移协调法在Randolph 和Wroth 力学模型计算 | 第47-51页 |
·应用弹性理论分析桩顶、桩端沉降 | 第51-53页 |
·桩顶沉降的简化计算 | 第53-56页 |
·有限元方法 | 第56-58页 |
·各种计算方法的对比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嵌岩桩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61-71页 |
·概述 | 第61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61-64页 |
·连续体的离散化 | 第62页 |
·选择位移模式 | 第62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62-63页 |
·总体刚度矩阵 | 第63-64页 |
·边界条件 | 第64页 |
·求节点位移 | 第64页 |
·弹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64-68页 |
·单元选择和位移模式 | 第64-65页 |
·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65-68页 |
·嵌岩桩应力和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 第68-70页 |
·桩的线弹性有限元分析 | 第68-69页 |
·岩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嵌岩桩的有限元分析 | 第71-86页 |
·概述 | 第71页 |
·ANSYS 程序简介 | 第71-72页 |
·ANSYS 主要技术特点 | 第71-72页 |
·ANSYS 功能应用简介 | 第72页 |
·嵌岩桩的有限元分析 | 第72-74页 |
·单元的连接(接触设置) | 第72页 |
·计算模型 | 第72-73页 |
·计算方案及参数选取 | 第73-74页 |
·嵌岩桩沉降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4-81页 |
·荷载的影响 | 第74-75页 |
·桩径的影响 | 第75-76页 |
·桩身模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基岩强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嵌岩深度的影响 | 第78-81页 |
·嵌岩桩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1-84页 |
·桩径的影响 | 第81页 |
·桩长的影响 | 第81-82页 |
·桩身模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基岩强度的影响 | 第83页 |
·嵌岩深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嵌岩桩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 | 第86-93页 |
·概述 | 第86页 |
·重庆主城港区寸滩作业区二期工程概况 | 第86-90页 |
·工程概况 | 第86-88页 |
·地质资料 | 第88-89页 |
·设计荷载 | 第89页 |
·桩基承载力计算 | 第89-90页 |
·对原型桩嵌岩深度进行计算 | 第90-91页 |
·用m 法进行稳定性验算 | 第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3-95页 |
·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 | 第93-94页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