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土壤养分肥力 | 第10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0-11页 |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 第11页 |
|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12-13页 |
| ·支持向量机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 ·土样采集与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5-18页 |
| ·土样采集 | 第15-16页 |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 ·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18页 |
| ·地统计学空间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 ·土壤养分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 第19-23页 |
| ·统计软件与相关图件资料 | 第23-24页 |
| 3 土壤养分空间分析 | 第24-43页 |
|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析 | 第24-30页 |
| ·有机质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 ·各向同性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分析 | 第25-26页 |
| ·各向异性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分析 | 第26-27页 |
| ·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 第27-29页 |
| ·有机质Kriging插值标准差(KSD)分布分析 | 第29-30页 |
| ·土壤全氮空间分析 | 第30-34页 |
| ·全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页 |
| ·各向同性下土壤全氮空间变异分析 | 第30-31页 |
| ·各向异性下土壤全氮空间变异分析 | 第31-33页 |
| ·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 第33-34页 |
| ·全氮Kriging插值标准差(KSD)分布分析 | 第34页 |
| ·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析 | 第34-40页 |
| ·有效磷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 ·各向同性下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分析 | 第36页 |
| ·各向异性下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分析 | 第36-38页 |
| ·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 第38-39页 |
| ·有效磷Kriging插值标准差(KSD)分布分析 | 第39-40页 |
| ·土壤有效钾空间分析 | 第40-41页 |
| ·有效钾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 ·各向同性下土壤有效钾空间变异分析 | 第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4 土壤养分肥力综合评价 | 第43-51页 |
| ·三种方法评价过程 | 第43-47页 |
| ·判别分析方法评价 | 第43页 |
| ·支持向量机方法评价 | 第43-44页 |
|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 | 第44-47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评价结果可行性评价 | 第47-48页 |
| ·评价结果区域分析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 第51页 |
| ·土壤养分肥力评价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问题与不足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作者简历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