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延安市地理位置 | 第11-12页 |
·延安市中心城区范围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1-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内涵与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25-39页 |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内涵 | 第25-33页 |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概念 | 第25-27页 |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设定目的 | 第27页 |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属性 | 第27-29页 |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作用机制 | 第29-31页 |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设定动因 | 第31-32页 |
·设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产生的影响 | 第32-33页 |
·空间增长边界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33-38页 |
·环城绿带思想 | 第33-35页 |
·新城市主义 | 第35-36页 |
·精明增长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3 延安市概况及中心城区扩展机制分析 | 第39-51页 |
·延安市概况 | 第39-45页 |
·地理位置 | 第39页 |
·地形地貌 | 第39页 |
·土地资源 | 第39-40页 |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40-41页 |
·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 第41-45页 |
·延安市中心城区扩展机制分析 | 第45-50页 |
·影响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动力机制分析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4 影响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的因素分析 | 第51-61页 |
·影响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的因素 | 第51-60页 |
·城市自然条件 | 第51-55页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55-58页 |
·经济发展因素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5 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设定 | 第61-75页 |
·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的相关界定 | 第61-62页 |
·时间界定 | 第61页 |
·对象界定 | 第61页 |
·边界界定 | 第61-62页 |
·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设定需遵循的原则 | 第62-63页 |
·区域统筹协调原则 | 第62页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62页 |
·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原则 | 第62页 |
·“弹性”原则 | 第62-63页 |
·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的设定 | 第63-73页 |
·刚性边界的设定 | 第63-65页 |
·弹性边界的设定 | 第65-71页 |
·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设定的合理性分析 | 第71-73页 |
·“五线”划定对弹性边界的辅助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发挥延安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作用的措施建议 | 第75-79页 |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的保障机制 | 第75-76页 |
·发挥技术保障的积极作用 | 第76页 |
·提高城市外延扩张成本 | 第76-77页 |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与民主监督制度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 | 第79页 |
·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79-80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专著书籍类 | 第83页 |
期刊杂志类 | 第83-87页 |
学位论文类 | 第87-88页 |
其他类 | 第88-89页 |
图表目录 | 第89-93页 |
图录 | 第89-90页 |
表录 | 第90-93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