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与综述 | 第11-21页 |
1 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分布、积累和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研究 | 第12-14页 |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积累 | 第12页 |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第12-14页 |
2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形态结构和细胞结构的研究 | 第14-15页 |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14页 |
·重金属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3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研究 | 第15-21页 |
·重金属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重金属对植物光合作用 | 第16-17页 |
·重金属对植物有机溶质累积的影响 | 第17-18页 |
·重金属对植物诱导蛋白的影响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菹草对Hg~(2+)胁迫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21-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2-24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第23页 |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脂质过氧化测定 | 第23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23-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生理生化变化 | 第24-29页 |
·Hg~(2+)对菹草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24-25页 |
·Hg~(2+)对菹草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Hg~(2+)对菹草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26-28页 |
·Hg~(2+)对菹草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Hg~(2+)对菹草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Hg~(2+)对菹草叶片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菹草叶片超微结构变化 | 第29-31页 |
·细胞核 | 第29-30页 |
·叶绿体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水鳖对Cu~(2+)胁迫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33-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试验设计 | 第33-34页 |
·酶活性的测定及同工酶分析 | 第34页 |
·其他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4页 |
2 结果 | 第34-39页 |
·Cu~(2+)胁迫对水鳖叶片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 第34-35页 |
·Cu~(2+)对水鳖叶片可溶性蛋白及其SDS-PAGE电泳的影响 | 第35-37页 |
·Cu~(2+)胁迫对水鳖叶片O_2~-、H_2O_2、GR和MDA的影响 | 第37-38页 |
·Cu~(2+)胁迫对水鳖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Cu~(2+)胁迫对水鳖叶片SOD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 第38页 |
·Cu~(2+)胁迫对水鳖叶片POD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 第38-39页 |
·Cu~(2+)胁迫对水鳖叶片CAT活性和同工酶的影响 | 第39页 |
3 讨论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竹叶眼子菜对Cu~(2+)胁迫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42-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酶液提取及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2-43页 |
·其它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3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43页 |
·统计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9页 |
·Cu~(2+)对竹叶眼子菜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Cu~(2+)对竹叶眼子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Cu~(2+)对竹叶眼子菜叶片O_2~-产生速率、H_2O_2、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Cu~(2+)对竹叶眼子菜叶片可溶性蛋白及其SDS-PAGE电泳的影响 | 第46-48页 |
·Cu~(2+)对竹叶眼子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槐叶苹对Ni~(2+)胁迫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51-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植物材料 | 第51页 |
·试验设计 | 第51-52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52页 |
·超微结构观察 | 第52页 |
·统计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Ni~(2+)对槐叶苹叶片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Ni~(2+)对槐叶苹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Ni~(2+)对槐叶苹叶片可溶性蛋白及其SDS-PAGE电泳的影响 | 第54-56页 |
·Ni~(2+)对槐叶苹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 第56页 |
·Ni~(2+)对槐叶苹叶片O_2~-产生速率、H_2O_2、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Ni~(2+)对槐叶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论文小结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1 缩写 | 第71-73页 |
附录2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