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缺陷产品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缺陷产品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11-13页 |
二、我国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以及和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4-18页 |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比较 | 第18-29页 |
第一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调整的范围 | 第18-20页 |
一、西方发达国家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调整的范围 | 第18-19页 |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调整范围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责任主体 | 第20-21页 |
一、西方发达国家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责任主体 | 第20页 |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责任主体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归责原则 | 第21-25页 |
一、欧洲各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 第22页 |
二、美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 第22-24页 |
三、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 | 第24-25页 |
第四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主管机关 | 第25-26页 |
一、美国及其欧盟的主管机关 | 第25-26页 |
二、我国的主管机关 | 第26页 |
第五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具体程序 | 第26-29页 |
一、美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程序 | 第26-27页 |
二、我国的法律规定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 第29-35页 |
第一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9-30页 |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29-30页 |
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相关的规章 | 第30页 |
第二节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构建中的不足 | 第30-35页 |
一、没有系统的缺陷产品立法 | 第31页 |
二、现行规定立法层次较低 | 第31-32页 |
三、现行规定召回范围较窄 | 第32-34页 |
四、处罚轻微,缺乏威慑力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完善修改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明确召回制度中的执法主体、义务主体 | 第37-39页 |
一、明确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的执法主体 | 第37-38页 |
二、明确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的义务主体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完善缺陷产品召回方式和程序 | 第39-41页 |
一、完善缺陷产品召回方式 | 第39-40页 |
二、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的程序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扩大缺陷产品召回的范围 | 第41-42页 |
第五节 加重缺陷产品召回主体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