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矮嵩草草甸异针茅补偿生长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5页 |
| ·草地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 ·植物补偿性生长的概念 | 第12页 |
| ·植物补偿生长模式 | 第12页 |
| ·放牧与刈割对植物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土壤资源获得性与植物补偿生长 | 第13-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材料 | 第15-1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 ·地理概况 | 第15页 |
| ·气候特征 | 第15页 |
| ·土壤特征 | 第15页 |
| ·植被类型 | 第15-16页 |
| ·研究材料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自然放牧生境中异针茅的补偿生长 | 第17-29页 |
| ·前言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实验设计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群落特征测定 | 第18-19页 |
| ·采食率计算方法 | 第19页 |
| ·补偿生长量计算方法 | 第19页 |
| ·生物量分配计算方法 | 第19页 |
| ·相对生长率计算方法 | 第19页 |
| ·土壤营养成分分析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 | 第20-26页 |
| ·群落盖度和群落采摘率的变化 | 第20页 |
| ·异针茅采摘率 | 第20页 |
| ·补偿生长量 | 第20-21页 |
| ·分株盖度、密度和高度 | 第21-23页 |
| ·生物量分配 | 第23-24页 |
| ·相对生长率 | 第24页 |
| ·采食率、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养分对补偿生长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 ·讨论 | 第26-29页 |
| ·自然生境中群落盖度和采摘率变化 | 第26-27页 |
| ·异针茅分株的补偿性生长 | 第27-28页 |
| ·放牧采摘、土壤养分和水分对补偿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人工控制条件下异针茅的补偿生长 | 第29-43页 |
| ·前言 | 第29-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 ·群落特征测定 | 第30-31页 |
| ·异针茅采摘率计算方法 | 第31页 |
| ·补偿生长量计算方法 | 第31页 |
| ·生物量分配计算方法 | 第31页 |
|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 ·相对生长率计算方法 | 第32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 | 第32-39页 |
| ·群落盖度和群落采摘率的变化 | 第32-34页 |
| ·异针茅采摘率 | 第34页 |
| ·补偿生长量 | 第34-35页 |
| ·分株密度、盖度和高度 | 第35-36页 |
| ·生物量分配 | 第36-37页 |
|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37-38页 |
| ·相对生长率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3页 |
| ·人工控制条件下群落盖度和采摘率变化 | 第39-40页 |
| ·刈割与异针茅补偿生长 | 第40页 |
| ·施肥与异针茅补偿生长 | 第40-41页 |
| ·浇水与异针茅补偿生长 | 第41页 |
| ·自然放牧和人工刈割对异针茅补偿生长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