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页 |
1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9-20页 |
·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价方法 | 第10-12页 |
·性状表型多样性参数分析 | 第10-11页 |
·细胞学标记及染色体标记 | 第11页 |
·生化标记及同工酶标记 | 第11-12页 |
·DNA标记 | 第12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参数 | 第12-13页 |
·紫荆(属)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紫荆生物学的研究 | 第13-15页 |
·紫荆繁殖技术的研究 | 第15页 |
·开发利用研究 | 第15-17页 |
·紫荆(属)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7-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研究群体概况 | 第20-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紫荆试验苗木培育 | 第21-22页 |
·同工酶实验材料的采集 | 第22页 |
·性状的统计分析与多样性参数估测 | 第22-23页 |
·群体植株性状的表型测定方法 | 第22页 |
·性状指标的表型变异分析 | 第22-23页 |
·表型分化系数(Vst) | 第23页 |
·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 | 第23页 |
·变异因子间的相关分析 | 第23页 |
·生态梯度值(EGA)估算 | 第23-24页 |
·遗传率与重复率估算 | 第24页 |
·同工酶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参数估计 | 第27-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2页 |
·紫荆群体性状变异与表型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 | 第29-45页 |
·紫荆群体成年植株性状变异与表型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 | 第29-37页 |
·紫荆群体苗期性状变异与表型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 | 第37-42页 |
·性状表型指标与原产地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 | 第42-43页 |
·紫荆群体植株性状变异的主分量与群体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紫荆群体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45-52页 |
·紫荆群体同工酶遗传变异 | 第45-48页 |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 第48-50页 |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讨论 | 第52-59页 |
·紫荆种群的遗传变异 | 第52-53页 |
·紫荆种群遗传结构 | 第53-55页 |
·两个不同标记的比较 | 第55-56页 |
·表型与同工酶水平的遗传参数比较 | 第55页 |
·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和相关性 | 第55-56页 |
·天然与栽培紫荆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56-57页 |
·紫荆群体性状表型地理生态变异趋势 | 第57页 |
·紫荆种质资源保存策略 | 第57-58页 |
·紫荆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前景 | 第58-59页 |
5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图版 | 第66-68页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导师简介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