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玉米分类学概况 | 第9页 |
| ·有关玉米起源理论假说 | 第9-11页 |
|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 第11-13页 |
| ·SSR技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1-12页 |
| ·利用RAPD技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2页 |
| ·利用RFLP技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2页 |
| ·利用AFLP技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2-13页 |
| ·利用物种专化DNA重复序列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3页 |
|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探针标记方法的发展 | 第14-15页 |
| ·原位杂交的靶DNA类型 | 第15-16页 |
| ·探针的类型 | 第16-17页 |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改良与应用 | 第17-18页 |
| 2 引言 | 第18-20页 |
| ·本研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 ·本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 ·实验材料与供试探针 | 第20页 |
|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 第20-22页 |
| ·PCR扩增5S NTS(非转录间隔区) | 第22-26页 |
| ·玉米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2-23页 |
| ·PCR模板的制备 | 第23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3页 |
| ·PCR反应体系 | 第23页 |
| ·PCR反应程序 | 第23页 |
| ·PCR产物的检测 | 第23-24页 |
| ·PCR产物测序 | 第24-26页 |
|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制片技术 | 第26-27页 |
| ·改良低温冰水处理法 | 第26页 |
| ·风油精法 | 第26-27页 |
|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体系的建立 | 第27-30页 |
| ·荧光素标记系统 | 第27-28页 |
| ·生物素标记系统 | 第28-30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 ·栽培玉米14个基因组的提取 | 第30页 |
| ·5SrDNA NTS(非转录间隔区)的扩增 | 第30-31页 |
| ·回收片段的验证 | 第31-32页 |
| ·重组子的初步验证 | 第32-33页 |
| ·NTS区序列比较和结构分析 | 第33-36页 |
| ·短NTS的序列比较和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 ·长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34-36页 |
| ·NTS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 | 第36-37页 |
| ·短NTS的聚类分析 | 第36页 |
| ·长片段中5S rRNA的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 ·5SrDNA探针标记效果 | 第37页 |
| ·两套体系杂交效果比较 | 第37页 |
| ·玉米有丝分裂中期5S rDNA的分布 | 第37-39页 |
| 5 讨论 | 第39-41页 |
| ·关于玉米5S NTS作为分子标记的探讨 | 第39页 |
| ·玉米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制片技术对FISH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FISH体系对不同探针杂交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6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