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胡枝子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2-25页 |
1 分类学研究 | 第12-19页 |
·分类简史 | 第12-13页 |
·形态特征及分种检索表 | 第13-16页 |
·比较解剖学研究进展 | 第16页 |
·胡枝子属核型研究 | 第16-17页 |
·孢粉学研究 | 第17-18页 |
·同工酶研究 | 第18-19页 |
·分子生物学及支序分类学研究 | 第19页 |
2 开发利用价值 | 第19-23页 |
·药用 | 第19-20页 |
·牧草 | 第20页 |
·环境修复 | 第20-23页 |
·其它用途 | 第23页 |
3 胡枝子黄酮类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胡枝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意义 | 第25-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7页 |
2 结果 | 第27-40页 |
·光镜下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 第27-35页 |
·扫描电镜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 第35-40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0-47页 |
·胡枝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意义 | 第40-44页 |
·利用微形态特征编制的胡枝子属分种检索表 | 第44-47页 |
第三章 春花胡枝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 第47-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仪器、药品和材料 | 第47页 |
·提取方法 | 第47-48页 |
·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颜色反应结果 | 第48页 |
·吸收光谱 | 第48页 |
·标准曲线及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8-49页 |
·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49-53页 |
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春花胡枝子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 第54-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标准曲线的制定及粗黄酮粉,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56页 |
·静态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动态吸附结果 | 第58页 |
·动态洗脱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3 结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春花胡枝子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60-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0页 |
·方法 | 第60-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春花胡枝子黄酮的提取与纯化 | 第62页 |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2-63页 |
·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 第63页 |
·不同剂量的春花胡枝子黄酮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活性 | 第63-64页 |
3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六章 不同提取剂对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影响的研究 | 第65-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仪器、材料与药品 | 第65页 |
·方法 | 第65-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2页 |
·春花胡枝子黄酮含量的测定及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分析 | 第67页 |
·不同溶剂提取的春花胡枝子粗黄酮及精制黄酮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 | 第67-68页 |
·春花胡枝子黄酮粉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抑菌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春花胡枝子黄酮粉浓度对酵母菌、苹果炭疽菌及小麦赤霉菌抑菌率的影响 | 第69页 |
·pH 值对春花胡枝子黄酮抑菌率的影响 | 第69-71页 |
3 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图版说明 | 第82-86页 |
EXPLATATION OF PLATES | 第86-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