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债权让与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债权让与效力在债权让与制度中的地位 | 第10-12页 |
(一) 债权让与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债权让与效力与债权让与的关系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债权让与制度的沿革 | 第12-15页 |
(一) 古罗马法中债权让与制度的嬗变 | 第12-13页 |
(二) 近、现代大陆法中的债权让与制度 | 第13页 |
(三) 近、现代英美法中的债权让与制度 | 第13-14页 |
(四) 我国债权让与制度的发展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债权让与制度的理论构成 | 第15-19页 |
(一) 德国法上的理论构成 | 第15-17页 |
(二) 法国法上的理论构成 | 第17页 |
(三) 日本法上的理论构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债权让与合同的成立条件 | 第19-27页 |
第一节 让与债权的有效性 | 第19-22页 |
(一) 有效性的一般要求 | 第19-20页 |
(二) 有效性的扩大解释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合意 | 第22-23页 |
(一) 让与人、受让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第22页 |
(二) 让与人与受让人关于债权让与的意思表示自愿、真实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让与债权的可让与性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债权让与对内效力问题研究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债权让与对内效力产生的时间 | 第27-28页 |
(一) 让与合同成立时生效 | 第27页 |
(二) 依当事人特别约定的时间生效 | 第27页 |
(三) 依法律特别规定的时间生效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债权让与对内效力的表现 | 第28-36页 |
(一) 债权由让与人移转于受让人 | 第28-29页 |
(二) 从债权随主债权一并让与 | 第29-33页 |
(三) 让与人对受让人履行附随义务 | 第33-34页 |
(四) 让与人对让与的债权负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债权让与对外效力问题研究 | 第36-49页 |
第一节 债权让与对外效力发生的时间 | 第36-40页 |
(一) 对债务人发生效力的时间 | 第36-39页 |
(二) 对其他第三人发生效力的时间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债权让与对外效力的表现 | 第40-49页 |
(一) 对债务人的效力表现 | 第40-44页 |
(二) 对其他第三人的效力表现 | 第44-49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债权让与效力规定的建议 | 第49-54页 |
第一节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理论构成的选择 | 第50页 |
第三节 关于我国债权让与效力问题的立法建议 | 第50-54页 |
(一) 适当扩大债权让与的范围 | 第50-51页 |
(二) 明确规定随主债权同时让与的从权利的范围 | 第51页 |
(三) 明确规定受让人的附随义务 | 第51页 |
(四) 明确规定表见让与情况下,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效力 | 第51-52页 |
(五) 完善债权让与通知制度 | 第52页 |
(六) 赋予善意第三人在债务人行使抵销权后撤销权和求偿权 | 第52-53页 |
(七) 确定重复让与中数个受让人之间确定优先权的规则 | 第53页 |
(八) 确定连续让与中,债权转让对第三人的效力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