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过热汽温对象自适应逆控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自适应逆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 第9-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的安排 | 第11-13页 |
| 2 基于模糊规则模型的过热汽温建模 | 第13-29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模糊规则模型的离线辨识 | 第14-23页 |
| ·系统辨识的定义 | 第14页 |
| ·T-S 模糊模型系统辨识的类型 | 第14-15页 |
| ·T-S 模糊规则模型的数学表达与推理 | 第15-17页 |
| ·基于熵聚类的输入空间模糊划分 | 第17-19页 |
| ·模糊规则模型动态参数的辨识 | 第19-21页 |
| ·定义模糊模型性能指标 | 第21页 |
| ·模糊规则模型的初步验证 | 第21-23页 |
| ·模糊规则模型的在线辨识 | 第23-29页 |
| ·模糊规则模型的在线辨识的方法 | 第23-24页 |
| ·仿真算例 | 第24-29页 |
| 3 基于热力系统逆动力学的模糊规则模型建模 | 第29-37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热力系统逆动力学的定义 | 第29页 |
| ·系统可逆性的描述 | 第29-31页 |
| ·可逆性的定义 | 第30页 |
| ·奇异性定义 | 第30-31页 |
| ·可逆性判定定理 | 第31页 |
| ·热力系统逆动力学模型的结构 | 第31-33页 |
| ·逆动力学建模结构的描述 | 第31-32页 |
| ·逆动力学模型结构的描述 | 第32-33页 |
| ·汽温对象逆动力学过程在线辨识 | 第33-37页 |
| ·时变非线性汽温对象逆动力学 | 第33-35页 |
| ·大延时汽温对象逆动力学 | 第35-37页 |
| 4 基于模糊规则模型的自适应逆控制 | 第37-48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锅炉过热汽温常规控制系统概述 | 第37-38页 |
| ·锅炉过热汽温的工作原理及常规控制手段 | 第37-38页 |
| ·常规控制通常存在的弱点 | 第38页 |
| ·过热汽温直接逆控制系统 | 第38-40页 |
| ·带松弛因子的直接逆控制的结构 | 第38-40页 |
| ·带松弛因子直接逆控制系统的缺点 | 第40页 |
| ·过热汽温的自适应逆控制系统 | 第40-48页 |
| ·自适应逆控制的结构 | 第40-42页 |
| ·带参考轨迹的自适应逆控制系统结构 | 第42-43页 |
| ·延迟量Δ的确定 | 第43-44页 |
| ·自适应模糊规则模型的逆控制的步骤 | 第44-45页 |
| ·系统仿真 | 第45-4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48页 |
| ·展望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