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 | 第15页 |
·研究内容界定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关于行为科学与场所理论研究 | 第16-17页 |
·关于生态学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2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的设计创新理念 | 第21-27页 |
·生态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 | 第21-24页 |
·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并重 | 第21-22页 |
·重生态技术的应用 | 第22页 |
·与自然环境协调 | 第22-23页 |
·与人文环境协调 | 第23-24页 |
·行为心理观——构筑舒适优美的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 | 第24-25页 |
·整合观——营造整体立体化的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 | 第25-27页 |
3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人居环境意义 | 第27-33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的对于现代人居环境的意义 | 第27-29页 |
·满足现代人接地心理需求 | 第27-28页 |
·为城市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提供多层次的交往场所空间 | 第28页 |
·为高层住宅优质人居环境提供便利的附属服务功能 | 第28-29页 |
·提供生态化的公共空间 | 第29页 |
·调节景观空间层次 | 第29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定位 | 第29-33页 |
·具有过渡性质的中介公共空间 | 第29-30页 |
·是情趣生活的公共空间 | 第30-31页 |
·是便民和多义的人居文化品质空间 | 第31-32页 |
·具有生态文化与接近自然的空间意涵 | 第32-33页 |
4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的构成形式 | 第33-91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多义性的建构 | 第33-36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行为心理空间的建构 | 第36-56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行为活动分析 | 第36-40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环境行为心理分析 | 第40-48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中的特殊人群 | 第48-53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 | 第53-56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的物质建构 | 第56-86页 |
·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形式 | 第56-70页 |
·适应地形的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形式 | 第70-74页 |
·适应气候与遵循气候的人居小环境 | 第74-80页 |
·自然与人工环境 | 第80-83页 |
·安全及无障碍设施 | 第83-84页 |
·整体立体化的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 | 第84-86页 |
·实例分析 | 第86-91页 |
·深圳嘉多利花园 | 第86-89页 |
·日本六甲人工岛East Court 5 番街 | 第89-91页 |
5 结语 | 第91-93页 |
·展望 | 第91页 |
·后续研究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附录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