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
摘要 | 第1-16页 |
Abstract | 第16-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8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22-36页 |
·湖泊富营养化概念的发展 | 第22-23页 |
·磷与富营养化 | 第23-25页 |
·沉积物-水界面磷交换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沉积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第26页 |
·磷的吸附 | 第26-28页 |
·磷的释放 | 第28-31页 |
·磷形态的提取与生物有效磷 | 第31-35页 |
·化学连续提取法的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生物有效磷 | 第34-35页 |
·水体生态系统重金属相关研究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38-50页 |
·南四湖区域环境概况 | 第38-41页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况 | 第38页 |
·南四湖湖泊概况 | 第38-39页 |
·水系及水体利用状况 | 第39-41页 |
·水系概况 | 第39-40页 |
·主要入湖河流概况 | 第40-4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1页 |
·南四湖形成过程及环境背景值的选择 | 第41-42页 |
·南四湖的形成 | 第42页 |
·环境背景值的选择 | 第42页 |
·南四湖环境问题及水环境污染现状 | 第42-46页 |
·主要的环境问题 | 第42-44页 |
·主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 第44-46页 |
·研究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46-50页 |
·布点及样品采集 | 第46-47页 |
·样品处理与测试 | 第47-50页 |
·水样处理与分析 | 第47-48页 |
·沉积物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48-49页 |
·金属元素分析 | 第49页 |
·磷和磷形态分析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地表覆盖现状及水质调查 | 第50-60页 |
·湖区地表覆盖现状分析 | 第50-55页 |
·数据来源 | 第50-51页 |
·数据预处理、分析 | 第51-53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52页 |
·拟定采样点分析 | 第52-53页 |
·湖区地表覆盖现状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南四湖水质分析试验研究 | 第55-59页 |
·营养元素分析与水质评价 | 第57-59页 |
·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和污染状况 | 第60-75页 |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分布 | 第61-67页 |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浓度特征 | 第62-63页 |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 第63-66页 |
·不同重金属之间以及与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66-67页 |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 第67-73页 |
·风险评价方法 | 第67-70页 |
·评价结果 | 第70-73页 |
·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 | 第70-71页 |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 | 第71-72页 |
·综合评价结果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磷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 第75-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 第75-76页 |
·试验方法 | 第76-78页 |
·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 第78-88页 |
·磷形态浓度特征 | 第78-82页 |
·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 | 第82-84页 |
·各形态磷的相关性研究 | 第84-86页 |
·生物有效磷 | 第86-88页 |
·讨论 | 第88-92页 |
·沉积物磷的空间异质性及形成机制 | 第88-91页 |
·闭蓄态磷的提取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5页 |
第六章 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释放特征研究 | 第95-1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6-100页 |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 | 第96-97页 |
·试验方法 | 第97-98页 |
·分析方法 | 第98-100页 |
·吸附动力学 | 第98-99页 |
·吸附等温过程 | 第99-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7页 |
·表层沉积物吸附磷动力学 | 第100-105页 |
·沉积物等温吸附平衡过程 | 第105-107页 |
·磷的低浓度吸附及吸附-解吸平衡浓度 | 第107-110页 |
·沉积物的解吸现象 | 第107-108页 |
·低浓度下磷吸附方程及吸附特征参数 | 第108-109页 |
·磷吸附-解吸浓度与上覆水磷浓度比较研究 | 第109-11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110-114页 |
·沉积物磷吸附特征与主要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1-113页 |
·沉积物磷吸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3-114页 |
·pH值对磷释放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释放过程中的磷形态变化研究 | 第115-117页 |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七章 水域污染控制与对策分析 | 第119-124页 |
·控源 | 第119-121页 |
·有效控制外源输入 | 第120-121页 |
·科学的减少内源负荷 | 第121页 |
·生态修复 | 第121-122页 |
·流域管理 | 第122-12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1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