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股东参与权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16页
 一、股东的权利类型第10-12页
  (一) 程序性权利第11页
  (二) 监督权第11页
  (三) 参与权第11-12页
 二、股东参与权研究现状述评第12-15页
  (一) 当前的研究成果第12-13页
  (二) 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评述第13-15页
 三、本文的简要思路第15-16页
第一章 股东参与权的基本理论第16-29页
 第一节 股东参与权的内涵第16-19页
  一、股东参与权的含义第16-17页
  二、股东参与权的特征第17-19页
 第二节 股东参与权的合理性根据第19-23页
  一、理论根据第20-21页
  二、实践根据第21-23页
 第三节 股东参与权的价值第23-26页
  一、股东参与权的价值取向第23-24页
  二、股东参与权的基本价值第24-26页
 第四节 股东参与权的评价标准第26-29页
  一、目的性标准——公司的盈利能力第26-27页
  二、手段性标准——股东参与权的实现程度第27-29页
第二章 股东的组织参与权第29-71页
 第一节 任免董事第29-49页
  一、我国现行的董事产生机制第29-31页
  二、我国董事产生机制的弊端第31-33页
  三、股东组织参与权的实现途径——分类选举第33-44页
  四、罢免董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第44-49页
 第二节 任免监事第49-57页
  一、概述第50-52页
  二、股东任免权的静态评价标准第52-54页
  三、股东任免权的动态维护第54-57页
 第三节 选任外部人员第57-71页
  一、股东对检查人的选任请求权第58-64页
  二、股东对会计监察人的任免权第64-71页
第三章 股东的经营管理参与权第71-118页
 第一节 前提:股东知情权第71-84页
  一、知情权的范围第71-76页
  二、知情权的边界第76-79页
  三、知情权的实现方式第79-84页
 第二节 核心:股东提案权第84-104页
  一、股东提案的范围第85-94页
  二、提案股东的资格限制第94-96页
  三、股东提案权的行使程序第96-97页
  四、对股东提案权的司法介入第97-104页
 第三节 变异:股东监督权第104-118页
  一、股东监督权的存在依据第105-108页
  二、股东监督权的对象第108-110页
  三、停止请求权第110-116页
  四、对股东停止请求权的司法介入第116-118页
第四章 股东参与权的行使及保障第118-134页
 第一节 股东参与权的行使方式第118-127页
  一、直接行使第119页
  二、代理行使第119-124页
  三、书面表决第124-126页
  四、通过其他方式行使第126-127页
 第二节 股东参与权的程序保障第127-134页
  一、股东地位的界定第127-128页
  二、股东参与权的行使途径第128-130页
  三、股东参与权的制度保障第130-134页
第五章 股东参与权的落实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第134-162页
 第一节 股东参与权的理论困境第134-139页
  一、公司人格独立与股东参与关系之理顺第134-135页
  二、股东参与的目标与公司目标之协调第135-139页
 第二节 股东参与权的内部分配第139-151页
  一、中小股东过度投机情况下的参与权行使问题第141-145页
  二、国家股股东参与权行使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第145-151页
 第三节 落实股东参与权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间的联动性分析第151-157页
  一、股东参与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第151-154页
  二、股东参与权的落实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第154-156页
  三、股东参与权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有赖于立法的完善以及司法水平的提高第156-157页
 第四节 实现股东参与权的基本构想——代立法建议第157-162页
  一、董、监事的分类选举制度第157页
  二、董、监事罢免制度第157-158页
  三、外部人任免制度第158页
  四、股东知情权制度第158页
  五、股东提案权制度第158-159页
  六、停止请求权制度第159页
  七、股东参与权的行使方式第159-160页
  八、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第160页
  九、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69-171页
论文摘要第171-174页
ABSTRACT第174-176页
后记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子莲属种子生物学和幼苗生长特性研究
下一篇:悬索式管道跨越结构计算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