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量刑人格调查制度的构建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量刑中人格调查及其属性 | 第13-16页 |
(一) 量刑概述 | 第13页 |
(二) 量刑人格调查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三) 量刑人格调查的法律属性 | 第14-16页 |
二、量刑人格调查概述 | 第16-30页 |
(一) 量刑人格调查的含义 | 第16-22页 |
1. 人格 | 第16-19页 |
2. 犯罪危险性人格 | 第19-21页 |
3. 人身危险性 | 第21-22页 |
(二) 人格调查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1. 行为理论 | 第22-23页 |
2. 行为人理论 | 第23-25页 |
3. 综合理论 | 第25-30页 |
三、国外量刑人格调查制度概览 | 第30-34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量刑人格调查制度 | 第30-31页 |
1. 美国 | 第30-31页 |
2. 英国 | 第31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量刑人格调查制度 | 第31-34页 |
1. 法国 | 第31-32页 |
2. 德国 | 第32页 |
3. 日本 | 第32-34页 |
四、我国量刑人格调查的实践 | 第34-40页 |
(一) 量刑人格调查的依据 | 第34-35页 |
(二) 量刑人格调查的主要模式 | 第35-40页 |
1. 委托模式 | 第35-37页 |
2. 独立模式 | 第37-38页 |
3. 聘任模式 | 第38页 |
4. 调查官模式 | 第38-40页 |
五、构建我国量刑人格调查制度的设想 | 第40-45页 |
(一) 量刑人格调查制度设立的前提 | 第40-42页 |
1. 构建独立量刑程序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2. 如何构建独立的量刑程序 | 第41-42页 |
(二) 量刑人格调查的法律依据 | 第42页 |
(三) 量刑人格调查的主体 | 第42-43页 |
(四) 量刑人格调查的适用对象和适用案件的范围 | 第43-44页 |
(五) 量刑人格调查的内容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