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协调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引言第15-17页
一、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种类第17-22页
 (一) 诉讼方式第17-18页
  1. 诉讼第17-18页
  2. 法院调解第18页
 (二) 诉讼外方式第18-22页
  1. 人民调解第19页
  2. 仲裁第19-20页
  3. 行政处理第20-22页
二、各纠纷解决方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第22-30页
 (一) 人民调解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第22-24页
  1. 人民调解员素质偏低第22-23页
  2. 人民调解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受到冷落第23页
  3. 调解工作的风险性第23-24页
 (二) 仲裁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第24-26页
  1. 对仲裁认识的缺乏第24页
  2. 仲裁的规范化程度不够第24-25页
  3. 仲裁庭在调解的运用上存在问题第25-26页
 (三) 行政处理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第26-27页
  1. 对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属性缺乏科学的定性第26页
  2. 解决纠纷的行政机关没有取得独立的法律地位第26-27页
  3. 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程序不健全第27页
  4. 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救济制度不完善第27页
 (四) 法院调解在实际运用中的障碍第27-30页
  1. 传统观念对法院调解作用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第27-28页
  2. 自愿合法原则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第28页
  3. 调解工作的公开性差第28-29页
  4. 调审合一模式弊端重重第29页
  5. 查清事实,分清是非作为调解工作的标准不符合客观实际第29-30页
三、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完善第30-38页
 (一) 人民调解的完善第30-31页
  1. 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第30页
  2. 加深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了解和认识第30页
  3. 提供财政支持第30-31页
  4. 扩大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第31页
 (二) 仲裁的完善第31-33页
  1. 加大对仲裁的宣传力度第31-32页
  2. 提高仲裁的规范化程度第32-33页
  3. 提高仲裁中调解的质量第33页
 (三) 行政处理的完善第33-35页
  1. 明确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司法性质第34页
  2. 在行政机关内设独立的科室或部门作为解决纠纷的专门机构第34页
  3. 完善行政处理的程序第34-35页
  4. 建立和完善行政附带解决民事纠纷制度第35页
 (四)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第35-38页
  1. 设立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第35-36页
  2. 贯彻落实调解的自愿合法原则第36页
  3. 将公开作为法院调解的一项基本原则第36-38页
四、各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的协调第38-49页
 (一) 人民调解与诉讼的协调第38-40页
  1. 现状第38-39页
  2. 完善建议第39-40页
 (二) 仲裁与诉讼的协调第40-43页
  1. 现状第40-42页
  2. 完善建议第42-43页
 (三) 行政处理与诉讼的协调第43-46页
  1. 现状第43-44页
  2. 完善建议第44-46页
 (四) 充分发挥法院调解制度的作用第46-49页
  1. 设立"建议调解制度",将适宜调解的案件纳入庭前调解程序第46-47页
  2. 法院调解分阶段收取费用第47页
  3. 取消当事人的任意反悔权,赋予调解协议在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生效的法律效力第47-48页
  4. 进一步规范法官的行为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3-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下一篇:民事执行中参与分配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