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 ·可靠性工程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可靠性工程发展及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可靠性工程发展及现状 | 第16-17页 |
| ·LJ6010 多功能信号源概述 | 第17-18页 |
| ·LJ6010 多功能信号源原理 | 第17页 |
| ·LJ6010 多功能信号源特点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 ·本文结构 | 第19-21页 |
| 第2章 可靠性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21-32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可靠性特征量 | 第21-23页 |
| ·可靠度 | 第21-22页 |
| ·平均寿命 | 第22页 |
| ·失效率 | 第22-23页 |
| ·累积故障失效函数 | 第23页 |
| ·可靠性特征量间的关系 | 第23页 |
| ·可靠性工程常用失效分布 | 第23-26页 |
| ·二项分布 | 第24-25页 |
| ·泊松分布 | 第25页 |
| ·正态分布 | 第25页 |
| ·对数正态分布 | 第25-26页 |
| ·威布尔分布 | 第26页 |
| ·指数分布 | 第26页 |
| ·可靠性特征量的估计方法 | 第26-31页 |
| ·图估法 | 第27页 |
| ·解析方法 | 第27-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LJ6010 多功能信号源的现场数据收集及失效分析 | 第32-40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现场数据的收集 | 第32-35页 |
| ·现场数据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 第32-33页 |
| ·现场数据收集方法 | 第33-34页 |
| ·现场使用报告的填写 | 第34页 |
| ·现场数据的汇总 | 第34-35页 |
| ·故障模式及失效分析 | 第35-39页 |
| ·故障模式分析 | 第36页 |
| ·失效判据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LJ6010 多功能信号源的可靠性环境试验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环境试验准备工作 | 第40-42页 |
| ·明确可靠性试验目的 | 第40页 |
| ·确定环境条件、工作状态及其应力水平 | 第40-41页 |
| ·确定应测量的参数 | 第41页 |
| ·制定失效判别准则 | 第41页 |
| ·确定样品数量 | 第41-42页 |
| ·环境试验方法 | 第42-48页 |
| ·低温试验 | 第42页 |
| ·高温试验 | 第42-43页 |
| ·恒定湿热试验 | 第43页 |
| ·温度冲击试验 | 第43-44页 |
| ·振动、跌落试验 | 第44页 |
| ·倾斜跌落试验 | 第44-46页 |
| ·自由跌落试验 | 第46页 |
| ·翻滚试验 | 第46-48页 |
| ·环境试验结果及统计 | 第48-53页 |
| ·试验实施中失效的处理 | 第48-49页 |
| ·试验记录 | 第49页 |
| ·试验数据统计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LJ6010 多功能信号源的可靠性评估 | 第54-67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用WEIBULL++软件进行可靠性评估 | 第54-58页 |
| ·选择最佳分布 | 第55-56页 |
| ·特征量估计 | 第56-58页 |
| ·用不同阶段试验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估 | 第58-65页 |
| ·评估模型 | 第58-60页 |
| ·求环境折合系数 | 第60-64页 |
| ·求MTBF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 | 第71-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