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综述 | 第10-33页 |
一、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 第10-13页 |
二、头穴针刺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三、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 | 第16-26页 |
四、神经可塑性机理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实验研究 | 第33-41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二) 主要设备 | 第33-34页 |
(三)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二、动物模型制备 | 第35-36页 |
(一) 模型制备 | 第35页 |
(二) 动物分组 | 第35页 |
(三) 穴位选择、针刺方法、疗程 | 第35-36页 |
(四) 取材 | 第36页 |
三、测试指标及方法 | 第36-40页 |
1、行为评估 | 第36页 |
2、病理学检查 | 第36页 |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36-37页 |
4、RT-PCR法检测脑组织NF200mRNA的表达 | 第37-40页 |
四、统计学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 | 第41-44页 |
一、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 第41页 |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 | 第41-42页 |
三、各组对急性脑梗死大鼠MAP-2阳性信号表达的影响 | 第42页 |
四、各组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NF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9页 |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44页 |
二、头穴针刺方法的选择 | 第44-45页 |
三、头穴透刺对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第45页 |
四、头穴透刺对脑梗死后脑组织MAP-2阳性表达的影响 | 第45-46页 |
五、头穴透刺对脑梗死后脑组织NF200mRNA阳性表达的影响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附图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