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在路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地形数据的获取 | 第15-23页 |
·地形数据的来源 | 第15-17页 |
·影像 | 第15-16页 |
·野外测量 | 第16页 |
·现有地形图 | 第16-17页 |
·数据采集 | 第17-22页 |
·影像数据的提取 | 第17-20页 |
·野外测量数据的采集 | 第20页 |
·使用数字化仪的地形图数据采集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建立数字地面模型的基本理论和算法 | 第23-45页 |
·数字地面模型概述 | 第23-26页 |
·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相关学科和技术支持 | 第23-24页 |
·数字地面模型的分类 | 第24-26页 |
·不规则三角网的生成算法 | 第26-44页 |
·TIN数模的矢量拓扑形式 | 第26-28页 |
·Delaunay三角网概述 | 第28-29页 |
·Delaunay三角网的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Delaunay三角网的重要性质 | 第30-31页 |
·Delaunay三角网的构网方法 | 第31-35页 |
·排序与索引 | 第35-37页 |
·Delaunay三角网的建立 | 第37-43页 |
·带约束条件的Delaunay三角网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OpenGL设计的地形可视化 | 第45-53页 |
·概述 | 第45-47页 |
·可视化原理 | 第45页 |
·可视化技术手段 | 第45-46页 |
·三维可视化处理过程 | 第46-47页 |
·基于OpenGL的三维地形可视化 | 第47-52页 |
·OpenGL特点 | 第47-48页 |
·OpenGL的基本功能 | 第48页 |
·OpenGL的工作机制 | 第48-50页 |
·DTM可视化关键问题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DTM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 第53-65页 |
·DTM在路线设计中的应用概述 | 第53-54页 |
·DTM在路线设计中的应用 | 第54-59页 |
·曲线要素计算 | 第54-56页 |
·主点里和计算 | 第56页 |
·逐桩坐标的计算 | 第56-59页 |
·数字地面模型的内插 | 第59-64页 |
·线性内插法 | 第60-61页 |
·最小二乘配置法 | 第61-62页 |
·移动曲面拟合法 | 第62-63页 |
·距离加权法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DTM内插精度分析 | 第65-76页 |
·数字地面模型精度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原始数据的获取方法 | 第65页 |
·原始数据的属性 | 第65-66页 |
·数字地面模型的表面形式 | 第66页 |
·内插方法的选择 | 第66页 |
·DTM精度数学分析 | 第66-71页 |
·工程实例 | 第71-75页 |
·武汉新洲凤翔刘集连接线工程概况 | 第71页 |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逐桩坐标计算 | 第72-73页 |
·纵断面的高程内插 | 第73-74页 |
·内插精度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7章 结语 | 第76-78页 |
·本文研究主要成果 | 第76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项目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