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碎屑岩:相·结构·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目的 | 第11-12页 |
| ·意义 | 第12页 |
| ·项目支撑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火山碎屑岩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松辽盆地营城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现状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工作量 | 第18-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主要工作量 | 第19-2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2章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8页 |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2-24页 |
| ·断陷期地层 | 第22页 |
| ·坳陷期地层 | 第22-24页 |
| ·构造特征 | 第24-28页 |
| ·构造阶段划分 | 第25-26页 |
| ·构造演化 | 第26-28页 |
| 第3章 岩石地层 | 第28-53页 |
| ·营城组 | 第28-30页 |
| ·营城组定义与沿革 | 第28-29页 |
| ·营城组基本特征 | 第29-30页 |
| ·岩石地层 | 第30-52页 |
| 图版 | 第52-53页 |
| 第4章 年代地层及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 | 第53-97页 |
| ·年代地层 | 第53-63页 |
| ·样品采集、加工和锆石挑选 | 第53-54页 |
| ·锆石测定 | 第54-55页 |
| ·锆石特征及年龄值 | 第55-63页 |
| ·火山碎屑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 第63-94页 |
| ·火山碎屑岩类型 | 第63-70页 |
| ·火山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 | 第70-81页 |
| ·岩浆成因及构造背景 | 第81-89页 |
| ·火山碎屑岩地层对比 | 第89-94页 |
| 图版 | 第94-97页 |
| 第5章 火山碎屑岩相与结构 | 第97-150页 |
| ·火山-沉积作用 | 第97-102页 |
| ·火山作用与沉积/堆积作用 | 第97-98页 |
| ·火山环境与岩相 | 第98-102页 |
| ·火山碎屑岩相 | 第102-147页 |
| ·火山口岩相 | 第103-118页 |
| ·火山斜坡岩相 | 第118-145页 |
| ·过渡环境岩相 | 第145-147页 |
| 图版 | 第147-150页 |
| 第6章 再搬运火山碎屑岩相与结构 | 第150-179页 |
| ·火山环境与沉积环境的过渡 | 第150-154页 |
| ·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类型 | 第154-175页 |
| ·热碎屑流与基浪沉积 | 第154-168页 |
| ·空落沉积 | 第168-169页 |
| ·火山泥石流 | 第169-172页 |
| ·熔积岩 | 第172-175页 |
| ·再搬运火山碎屑相模式 | 第175-177页 |
| 图版 | 第177-179页 |
| 第7章 火山碎屑岩储层 | 第179-202页 |
| ·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 | 第181-185页 |
| ·岩石类型 | 第182-183页 |
| ·各段岩性频率 | 第183-185页 |
| ·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储层 | 第185-196页 |
| ·岩性、岩相与储层 | 第185-192页 |
| ·储层物性 | 第192-196页 |
| ·火山碎屑岩储层 | 第196-202页 |
| ·有利储层 | 第196-198页 |
| ·储集空间 | 第198-202页 |
| 结论 | 第202-2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4-21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214-215页 |
| 致谢 | 第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