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和细菌性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3-15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5-51页
 第一章 植物病原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方法第15-25页
  1 RAPD基因组指纹技术第16页
  2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第16-17页
  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AFLP技术第17-18页
  4 rep-PCR技术第18-19页
  5 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ITS图谱分析方法;tDNA-PCR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第二章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研究进展第25-33页
  1 分类现状第25-27页
  2 为害第27-28页
  3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第三章 中国作物细菌性青枯病菌研究进展第33-51页
  1 细菌性青枯病的分布及为害第34-37页
   ·青枯病的分布第34页
   ·为害第34-37页
  2 细菌性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carum)的复杂性第37-40页
   ·分类地位变化第37页
   ·生理小种和生物型第37-39页
   ·新的分类体系第39-40页
  3 遗传多样性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51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51-119页
 第四章 江苏省小麦苗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析第51-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5页
   ·供试菌株及培养条件第52页
   ·DNA提取和纯化第52页
   ·引物序列及合成第52页
   ·PCR扩增第52-54页
   ·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分析第54-5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ITS指纹分析结果第55页
   ·rep-PCR的指纹分析结果第55-58页
   ·3种方法的比较第58页
  3 讨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五章 内蒙古糖甜菜叶斑病菌的多样性分析第61-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供试菌株及培养条件第62页
   ·DNA提取和纯化第62页
   ·引物序列及合成第62页
   ·PCR扩增第62-63页
   ·扩增产物的检测和分析第63-65页
  2 结果分析第65-68页
   ·ERIC-PCR和BOX-PCR指纹分析结果第65页
   ·ITS指纹分析结果第65-68页
   ·3种方法的比较第68页
  3 讨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六章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RAPD分析第71-7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2-75页
   ·材料第72页
   ·DNA提取和RAPD扩增反应第72-74页
   ·数值分析第74-75页
  2 结果第75-76页
   ·RAPD扩增结果第75页
   ·遗传相似性分析第75页
   ·聚类结果分析第75-76页
  3 讨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七章 中国作物细菌性青枯病菌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分布模式第79-10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1-89页
   ·菌株收集第81-87页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87页
   ·青枯病菌的fliC-PCR验证第87页
   ·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第87页
   ·生化变种的测定第87页
   ·PCR限制性酶切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es of fliCgene,fliC-PCR-RFLP)第87-88页
   ·BOX-PCR扩增第88页
   ·数据分析第88-89页
  2 结果第89-96页
   ·青枯菌株的鉴定第89-90页
   ·生化变种的测定第90页
   ·fliC基因的限制性酶切分析(fliC-PCR-RFLP)第90页
   ·BOX-PCR析第90-95页
     ·BOX-PCR基因多样性分析第90页
     ·BOX-PCR聚类分析第90页
     ·生化变种和BOX簇的关系第90-91页
     ·地理来源和BOX簇的关系第91页
     ·寄主和BOX簇的关系第91页
     ·BOX-PCR分析不同寄主上(辣椒、茄子、番茄)青枯病菌的分子多样性第91-95页
     ·BOX-PCR分析中国青枯病菌与国外青枯病菌的差异第95页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第95-96页
  3 讨论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5页
 第八章 Ralstonia solanacearum中avrBs3/pthA-like基因的多样性及与田间寄主选择的相关性分析第105-11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7-113页
   ·参试菌株第107页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107-112页
   ·青枯病菌的brgll/hpxl7基因扩增第112页
   ·PCR限制性酶切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es of brgll/hpxl7 gene,brgll/hpxl7-PCR-RFLP)第112-113页
   ·对8个brgll/hpxl7基因产物的测序第113页
   ·统计分析第113页
  2 结果第113-116页
   ·349个青枯病菌的brgll/hpxl7基因产物第113页
   ·brgll/hpxl7基因片段大小与青枯病菌寄主来源间的关系第113-114页
   ·349个青枯菌株的brgll/hpx17-PCR-RFLP分析第114-115页
   ·对8个brgll/hpxl7基因产物的部分测序结果第115-116页
  3 讨论第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9页
附录第119-123页
攻读博士起发表的研究论文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FC网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AES加密机制在IPSec协议中的应用研究及其硬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