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华绒螯蟹新型免疫调节剂及其酚氧化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符号及缩略语第17-21页
文献综述第21-65页
 第一章 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制及几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研究进展第21-58页
  1 前言第21-22页
  2 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制研究进展第22-53页
   ·免疫器官第22-24页
   ·细胞免疫第24-30页
   ·体液免疫第30-53页
  3 甲壳动物的几种新型免疫调节剂的研究概况第53-58页
   ·左旋咪唑对水产动物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第53页
   ·米糠多糖和山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概况第53-55页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鱼类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第55-58页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58-65页
  1 中华绒螯蟹免疫机制研究进展第58-62页
   ·细胞免疫第58-59页
   ·体液免疫第59-62页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性分析第62-65页
   ·中华绒螯蟹免疫机制与新型免疫调节剂研究的迫切性第62-6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性分析第63-65页
实验研究第65-153页
 第三章 左旋咪唑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第65-75页
  1 材料第65页
   ·试验动物第65页
   ·试验药品第65页
   ·试验饲料第65页
  2 方法第65-67页
   ·试验设计第65-66页
   ·THC和DHC的测定第66页
   ·血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第66页
   ·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测定第66-67页
   ·血清PO活性的测定第67页
   ·血清LSZ活性的测定第67页
   ·抗病力的测定第67页
   ·统计分析第67页
  3 结果第67-71页
   ·LMS对THC和DHC的影响第67-68页
   ·LMS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第68页
   ·LMS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第68-69页
   ·LMS对血清PO活性的影响第69-70页
   ·LMS对血清LSZ活性的影响第70-71页
   ·LMS对抗病力的影响第71页
  4 讨论第71-75页
   ·LMS对血细胞数量及吞噬功能的影响第71-73页
   ·LMS对血清PO和LSZ活性的影响第73页
   ·LMS对抗病力的影响第73-74页
   ·LMS促进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适宜用量第74页
   ·LMS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理第74-75页
 第四章 两种植物多糖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第75-97页
  1 材料第75-76页
   ·试验动物第75页
   ·试验药品第75页
   ·试验饲料第75-76页
  2 方法第76-79页
   ·试验设计第76页
   ·采样及血液样本的制备第76页
   ·THC和DHC的测定第76页
   ·血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第76-77页
   ·HLS的PO活性的测定第77页
   ·血清POD活性的测定第77页
   ·血清SOD活性的测定第77页
   ·血清ACP活性的测定第77-78页
   ·血清ALP活性的测定第78页
   ·血清LSZ活性的测定第78页
   ·血清抗菌活性的测定第78页
   ·抗病力的测定第78页
   ·统计分析第78-79页
  3 结果第79-90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THC和DHC的影响第79-80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第80-81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HLS的PO活性的影响第81-82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POD活性的影响第82-83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第83-85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ACP活性的影响第85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ALP活性的影响第85-86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LSZ活性的影响第86-89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抗菌活性的影响第89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抗病力的影响第89-90页
  4 讨论第90-97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THC和DHC的影响第90-91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吞噬功能的影响第91-92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PO活性的影响第92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POD活性的影响第92-93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第93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ACP和ALP活性的影响第93-94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LSZ活性的影响第94-95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血清抗菌活性的影响第95页
   ·两种植物多糖对抗病力的影响第95-97页
 第五章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第97-119页
  1 材料第97-98页
   ·试验动物第97页
   ·试剂第97-98页
  2 方法第98-99页
   ·试验设计第98页
   ·THC和DHC的测定第98页
   ·血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第98页
   ·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测定第98页
   ·血清PO活性的测定第98页
   ·血清POD活性的测定第98页
   ·血清SOD活性的测定第98页
   ·血清ACP活性的测定第98页
   ·血清ALP活性的测定第98-99页
   ·血清LSZ活性的测定第99页
   ·血清溶血素活性的测定第99页
   ·血清抗菌活性的测定第99页
   ·抗病力的测定第99页
   ·统计分析第99页
  3 结果第99-113页
   ·CpG-ODNs对THC和DHC的影响第99-100页
   ·CpG-ODNs对血细胞吞噬活性影响第100-101页
   ·CpG-ODNs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的影响第101-102页
   ·CpG-ODNs对血清PO活性的影响第102-106页
   ·CpG-ODNs对血清POD活性的影响第106-107页
   ·CpG-ODNs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第107页
   ·CpG-ODNs对血清ACP活性的影响第107-109页
   ·CpG-ODNs对血清ALP活性的影响第109页
   ·CpG-ODNs对血清LSZ活性的影响第109页
   ·CpG-ODNs对血清溶血素活性的影响第109-111页
   ·CpG-ODNs对血清抗菌活性的影响第111-113页
   ·CpG-ODNs对抗病力的影响第113页
  4 讨论第113-119页
   ·ODN-2006对THC和DHC的影响第114页
   ·ODN-2006对血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第114-115页
   ·ODN-2006和ODN-R对血清PO活性的影响第115-116页
   ·ODN-2006对血清POD活性的影响第116页
   ·ODN-2006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第116页
   ·ODN-2006对血清ACP和ALP活性的影响第116-117页
   ·ODN-2006对血清LSZ活性的影响第117页
   ·ODN-2006对血清溶血素活性的影响第117页
   ·ODN-2006对血清抗菌活性的影响第117页
   ·ODN-2006对抗病力的影响第117-119页
 第六章 CpG寡脱氧核苷酸触发中华绒螯蟹proPO激活系统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第119-135页
  1 材料第119-120页
   ·试验动物第119页
   ·试剂第119-120页
  2 方法第120页
   ·血细胞的制备及处理第120页
   ·HLS的制备第120页
   ·PO(PO_S和PO_T)活性的测定第120页
   ·统计分析第120页
  3 结果第120-129页
   ·ODN-2006对血细胞PO活性的影响第120-122页
   ·氟化钠对ODN-2006诱导的PO_T活性的影响第122-123页
   ·8-溴环磷酸腺苷对ODN-2006诱导PO_T活性的影响第123页
   ·咖啡因对ODN-2006诱导的PO_T活性的影响第123页
   ·佛波酯对ODN-2006诱导的PO_T活性的影响第123-125页
   ·白屈菜赤碱对ODN-2006诱导的PO活性的影响第125-128页
   ·佛波酯与白屈菜赤碱联合处理血细胞对PO活性的影响第128-129页
   ·三羟基异黄酮对ODN-2006诱导的PO活性的影响第129页
  4 讨论第129-135页
   ·免疫刺激剂触发甲壳动物血细胞脱颗粒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29-131页
   ·甲壳动物血细胞对CpG-ODN的识别第131页
   ·ODN-2006对血细胞PO活性的影响第131-132页
   ·信号激活剂或抑制剂对ODN诱导的PO活性的影响第132-134页
   ·ODN-2006触发中华绒螯蟹proPO激活系统信号转导的可能途径第134-135页
 第七章 中华绒螯蟹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化学性质研究第135-153页
  1 材料第135-137页
   ·试验动物第135页
   ·主要仪器第135页
   ·试剂第135-136页
   ·几种常用溶液的配方第136-137页
  2 方法第137-141页
   ·PO粗品的制备第137-138页
   ·PO的纯化第138页
   ·SDS-PAGE第138-139页
   ·PO活性的测定第139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139页
   ·温度对PO活性的影响第139-140页
   ·pH对PO活性的影响第140页
   ·PO的酶动力学研究第140页
   ·各种氧化酶抑制剂对PO活性的影响第140页
   ·DETC、EDTA和几种金属离子对PO活性的影响第140-141页
   ·PO活性的回复实验第141页
   ·蛋白酶抑制剂实验第141页
  3 结果第141-148页
   ·PO的纯化第141-142页
   ·各种PO样品的SDS-PAGE第142-143页
   ·中华绒螯蟹PO的性质第143-148页
  4 讨论第148-153页
   ·PO粗品的选择第148-149页
   ·PO的相对分子质量第149-150页
   ·proPO的活化第150页
   ·温度、pH对PO活性的影响第150页
   ·PO的底物特异性及隶属类型分析第150-151页
   ·PO的酶动力学特性分析第151页
   ·氧化酶抑制剂对PO活性的影响第151页
   ·DETC、EDTA和金属离子对PO活性的影响第151-152页
   ·蛋白酶抑制剂对PO活性的影响第152-153页
全文结论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85页
致谢第185-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南唐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