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波浪与开孔板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2-15页 |
·波浪与Jarlan型开孔消浪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5-20页 |
·新型式的Jarlan型开孔消浪结构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2 基本理论 | 第23-32页 |
·理想流体运动控制方程 | 第23-24页 |
·水波运动问题的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线性波问题 | 第25-27页 |
·水波与多孔介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型 | 第27-30页 |
·水波透过开孔薄板的匹配边界条件 | 第30-32页 |
3 开孔薄板孔隙影响系数的确定 | 第32-47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2-34页 |
·阻力系数和惯性力系数的确定 | 第34-43页 |
·阻力系数的确定 | 第34-41页 |
·惯性力系数的确定 | 第41-43页 |
·孔隙影响系数的确定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规则波与带填料局部开孔沉箱的相互作用 | 第47-76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47-55页 |
·波浪场的理论分析 | 第47-52页 |
·基床内渗流场的数值计算 | 第52-54页 |
·反射系数和波浪力计算 | 第54-55页 |
·物理模型试验介绍 | 第55-57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57-64页 |
·理论验证 | 第57-59页 |
·试验验证 | 第59-64页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64-74页 |
·反射系数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64-68页 |
·总波浪力和相位差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68-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5 不规则波与带填料局部开孔沉箱的相互作用 | 第76-101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76-79页 |
·传递函数法 | 第77-78页 |
·模拟波浪力的时间过程线 | 第78-79页 |
·数学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79-92页 |
·不规则波试验介绍 | 第79-80页 |
·反射系数验证 | 第80-84页 |
·总波浪力和相位差验证 | 第84-92页 |
·不规则波与规则波结果的比较 | 第92-95页 |
·明基床上开孔沉箱反射系数求解的近似方法 | 第95-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6 斜向波与带横隔板局部开孔沉箱的相互作用 | 第101-125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101-109页 |
·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 第101-103页 |
·解析分析 | 第103-107页 |
·反射系数和波浪力计算 | 第107-109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109-112页 |
·反射系数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112-119页 |
·波浪力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119-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7 两种改良型的开孔墙式防波堤结构 | 第125-153页 |
·结构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 第125-126页 |
·波浪与内部带水平多孔板全开孔防波堤的相互作用(结构Ⅰ) | 第126-138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126-131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131-133页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33-138页 |
·波浪与内部带部分填料全开孔防波堤的相互作用(结构Ⅱ) | 第138-148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138-142页 |
·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142-144页 |
·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44-148页 |
·不同开孔墙式防波堤结构的比较 | 第148-152页 |
·小结 | 第152-153页 |
结论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5页 |
附录A 多孔介质上水波运动复色散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165-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7-169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