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提出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对教学策略理论的意义 | 第11页 |
·对体操文化理论的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文献法 | 第13页 |
·访谈法 | 第13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3-15页 |
·问卷的设计 | 第13-14页 |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14页 |
·样本分布 | 第14页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4-15页 |
·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15页 |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1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5页 |
·逻辑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6-56页 |
·中学体操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的必要性 | 第16-29页 |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 | 第16-17页 |
·体操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的教育观 | 第17-25页 |
·体操文化的定义和范畴 | 第17-25页 |
·文化的定义和范畴 | 第17-20页 |
·文化的定义 | 第17-19页 |
·文化的范畴 | 第19-20页 |
·体育文化的定义和范畴 | 第20-22页 |
·体育文化的定义 | 第20-22页 |
·体育文化的范畴 | 第22页 |
·体操文化的定义和范畴 | 第22-25页 |
·体操文化的定义 | 第22-23页 |
·体操文化的范畴 | 第23-25页 |
·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显现体操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 | 第25-26页 |
·显现体操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操素质 | 第26-27页 |
·显现体操文化是德育的良好途径 | 第27-29页 |
·江苏省中学教师在体操教学中体操文化显现的调查与分析 | 第29-43页 |
·重点与普通中学教师在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分析 | 第29-37页 |
·对体操本质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次 | 第29-30页 |
·对基本体操史的应用不足 | 第30-31页 |
·对体操动作技术的教学认识不够 | 第31-32页 |
·体操方法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 第32-34页 |
·对体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视不够 | 第34-35页 |
·对体操价值认识不够 | 第35-36页 |
·对“体操文化”认识欠缺 | 第36-37页 |
·不同学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的比较 | 第37-40页 |
·调查方法 | 第37页 |
·调查结果 | 第37-39页 |
·调查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教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的比较 | 第40-43页 |
·调查方法 | 第40页 |
·调查结果 | 第40-42页 |
·调查分析 | 第42-43页 |
·制约教学中显现体操文化的因素 | 第43-47页 |
·教师方面 | 第44-46页 |
·理论认识的不足 | 第44页 |
·教学理念的滞后 | 第44-45页 |
·人文价值的缺乏 | 第45-46页 |
·缺乏体现体操文化的策略性知识 | 第46页 |
·教学和学习的评价方面 | 第46-47页 |
·教学和学习评价目标量化为主 | 第46-47页 |
·教材编写方面 | 第47页 |
·体现体操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原理 | 第47-56页 |
·体现体操文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 第47-51页 |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 第48页 |
·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 第48-49页 |
·重情感交流、熏陶感染 | 第49页 |
·提倡群体作 | 第49-50页 |
·重过程,重体验,淡化考核目标评价 | 第50-51页 |
·在教学中体现体操文化的策略 | 第51-56页 |
·展现体操内容产生、发展的过程 | 第51-52页 |
·渗透体操思想方法 | 第52页 |
·将体操背景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中 | 第52-53页 |
·揭示体操在日常生活以及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第53-54页 |
·体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第53-54页 |
·体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 第54页 |
·欣赏体操的美 | 第54-55页 |
·在动作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 第55-56页 |
4 结论 | 第56-58页 |
·促进教学中体操文化体现的措施 | 第56-58页 |
·教师方面 | 第56页 |
·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方面 | 第56-57页 |
·教学评价方面 | 第57-58页 |
5. 思考与建议 | 第58-5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7 致谢 | 第62-63页 |
8 附件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