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几种天然药物黄酮类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缩写符号与代号第11-12页
第一章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概述第12-52页
   ·引言第12-13页
   ·蛋白质的结构的基本信息第13-16页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第13-15页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第13页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第13-14页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第14页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第14-15页
     ·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第15-16页
   ·牛血清白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第16-17页
   ·溶菌酶第17-19页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息第19-27页
     ·猝灭类型第19-20页
     ·结合模式第20-21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第21-23页
     ·结合距离的测定第23-24页
     ·相互作用力类型第24页
     ·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结合部位的确定第24-25页
     ·蛋白质构象的变化第25-26页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26-27页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7-36页
     ·荧光光谱法第27-30页
       ·荧光猝灭法第27-28页
       ·荧光增强法第28-29页
       ·荧光偏振第29页
       ·同步荧光第29-30页
       ·三维荧光第30页
     ·紫外-可见光谱法第30-31页
     ·平衡透析法第31页
     ·圆二色谱法第31-32页
     ·红外光谱法第32-33页
     ·核磁共振第33-34页
     ·电化学方法第34页
     ·瑞利共振散射技术第34-35页
     ·其它方法第35-36页
   ·天然药物黄酮类活性成分与蛋白质研究现状及展望第36-38页
   ·课题来源和选题意义第38-40页
     ·课题来源第38页
     ·选题意义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52页
第二章 荧光光谱法研究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第52-63页
   ·引言第52-53页
   ·实验部分第53-54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橙皮苷对BSA荧光猝灭光谱第54页
     ·荧光猝灭机理第54-55页
     ·吸收光谱第55页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第55-56页
     ·结合距离的计算第56-57页
     ·橙皮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第57-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三章 山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金属离子的影响研究第63-75页
   ·引言第63-64页
   ·实验部分第64-65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4页
     ·实验方法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1页
     ·HSA的荧光光谱第65页
     ·荧光猝灭机理第65-66页
     ·吸收光谱第66页
     ·作用力类型的确定第66-67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67页
     ·结合距离的计算第67-68页
     ·山姜素对HSA构象的影响第68-71页
     ·金属离子的影响第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四章 次野鸢尾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第75-96页
   ·引言第75-76页
   ·实验部分第76-77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76-77页
     ·实验方法第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92页
     ·荧光猝灭第77-78页
     ·吸收光谱第78-79页
     ·次野鸢尾黄素与BSA的作用力类型第79-80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第80页
     ·次野鸢尾黄素与BSA结合距离的计算第80-81页
     ·金属离子(Me~(n+))对IFR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81-87页
       ·对荧光猝灭类型的影响第81-83页
       ·对作用力类型的影响第83页
       ·对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第83-84页
       ·对BSA分子结构的影响第84-87页
     ·外加剂对次野鸢尾黄素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87-92页
       ·对荧光猝灭类型的影响第87-88页
       ·对相互作用力类型的影响第88-89页
       ·对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第89-91页
       ·对BSA分子构象的影响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五章 荧光法研究溶菌酶与山奈酚的相互作用第96-112页
   ·引言第96-97页
   ·实验部分第97-98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97页
     ·实验方法第97-98页
   ·结果与讨论第98-110页
     ·荧光猝灭第98-99页
     ·紫外吸收光谱第99-100页
     ·作用类型的确定第100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100-101页
     ·结合距离的计算第101-102页
     ·金属离子和外加剂对山奈酚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影响第102-110页
       ·荧光猝灭类型第102-104页
    (1) 荧光猝灭第102-103页
    (2) 荧光猝灭类型第103-104页
       ·相互作用力类型第104-105页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第105-106页
       ·溶菌酶分子构象变化第106-110页
    (1) 同步荧光光谱第106-107页
    (2) 三维荧光光谱第107-110页
   ·结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材料形变理论的股票量价关系模型
下一篇:中国吉祥儿童图形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