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0-12页 |
·地下岩土工程中数值仿真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地下岩土工程中的数值方法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数值仿真计算中地应力场和岩体参数反演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岩体动态施工力学和围岩稳定性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7-20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 数值仿真计算中初始地应力场和岩体参数反演理论 | 第22-34页 |
·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理论 | 第22-23页 |
·回归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岩体参数反演理论 | 第23-25页 |
·解析法 | 第23页 |
·数值法 | 第23-25页 |
·岩土工程智能反演方法 | 第25-26页 |
·神经网络方法简介 | 第26-32页 |
·神经元模型 | 第26-29页 |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 | 第29-31页 |
·神经网络的泛化理论 | 第31-32页 |
·神经网络方法反演地应力场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FLAC~(3D)进行数值施工仿真理论基础和基本过程 | 第34-50页 |
·FLAC的基本理论 | 第34-39页 |
·基本力学方程 | 第34-35页 |
·三维有限差分方程 | 第35-39页 |
·FLAC~(3D)进行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分析影响因素 | 第39页 |
·FLAC~(3D)中的岩土模型本构关系 | 第39-45页 |
·弹性本构模型 | 第39-40页 |
·莫尔库仑(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40-42页 |
·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42页 |
·Ubiquitous-joint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42-45页 |
·FLAC~(3D)锚喷支护结构单元 | 第45-47页 |
·FLAC~(3D)中的锚杆单元 | 第45-47页 |
·FLAC~(3D)中的衬砌单元 | 第47页 |
·地下工程围岩破坏机理 | 第47-48页 |
·拉伸破坏机理 | 第48页 |
·剪切破坏机理 | 第48页 |
·地下工程围岩的失稳判据 | 第48-49页 |
·围岩强度判据 | 第49页 |
·围岩变形量或变形率判据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地下厂房初始地应力场反演 | 第50-65页 |
·工程概况 | 第50-53页 |
·地质资料 | 第51-52页 |
·实测地应力资料 | 第52-53页 |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反演初始地应力场 | 第53-63页 |
·三维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区域模型 | 第53-55页 |
·初始地应力场的施加 | 第55-56页 |
·BP神经网络的反演 | 第56-60页 |
·神经网络集成化反演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参数反演分析 | 第65-72页 |
·围岩参数反演方法 | 第65-66页 |
·地下洞室围岩参数试算分析步骤 | 第65-66页 |
·地下洞室群的反演模型 | 第66页 |
·主厂房的开挖步骤 | 第66页 |
·计算范围 | 第66页 |
·初始条件 | 第66页 |
·监测信息的获取 | 第66-68页 |
·围岩参数的试算分析 | 第68-71页 |
·围岩参数的试算选择 | 第68-69页 |
·围岩参数试算结果的检验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地下洞室群施工数值仿真和围岩稳定分析 | 第72-93页 |
·三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 | 第72-73页 |
·地下洞室群的模拟 | 第72页 |
·地质构造的模拟 | 第72-73页 |
·计算范围 | 第73页 |
·初始条件 | 第73页 |
·边界条件 | 第73页 |
·三维有限差分模型 | 第73页 |
·施工数值仿真模拟 | 第73-75页 |
·地下洞室施工步骤 | 第73-74页 |
·地下洞室围岩计算参数 | 第74页 |
·地下洞室群支护参数 | 第74-75页 |
·地下洞室群施工仿真模拟步骤 | 第75页 |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 | 第75-92页 |
·典型剖面分析 | 第76-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3-99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展望 | 第95-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