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和生物柴油的制备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2页
   ·发展生物柴油的意义第14-17页
     ·发展柴油替代燃料的意义第14页
     ·生物柴油的环保意义第14-15页
     ·生物柴油的优点及可行性第15-16页
     ·以餐饮废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意义第16-17页
   ·国内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国外生物柴油的研究状况第17-18页
     ·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状况第18-19页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第19-22页
     ·直接混合法第19-20页
     ·微乳液法第20页
     ·高温裂解法第20页
     ·酯交换法第20-22页
   ·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2-31页
     ·固体酸催化剂及作用原理第22-25页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第25-29页
     ·磁流体概述第29-30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第30-31页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课题来源第3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两种代表性的油源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第32-41页
   ·材料和仪器第32-33页
     ·材料第32-33页
     ·仪器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6页
     ·实验原理第33页
     ·原料油的预处理第33-34页
     ·乌桕梓油碱法制备生物柴油第34页
     ·动植物废弃油碱法制备生物柴油第34-35页
     ·废弃油先酸后碱法制备生物柴油第35-36页
   ·结果和分析第36-40页
     ·乌桕梓油与废弃油碱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第36页
     ·废弃油碱法与先酸后碱法制备生物柴油的比较第36-37页
     ·废弃油中游离脂肪酸甲酯化的正交实验第37-38页
     ·废弃油中甘油三酯酯交换的正交实验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研制与表征第41-55页
   ·材料和仪器第41-42页
     ·材料第41页
     ·仪器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5页
     ·纳米固体酸催化剂的原理与制备第42页
     ·磁性基质的原理与制备第42-43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原理与制备第43-45页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的表征第45-46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测定第45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测试第45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红外光谱测试第45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电镜测试第45-46页
   ·结果和分析第46-53页
     ·有磁性与无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的比较第46-47页
     ·酸浸渍液浓度对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7-48页
     ·煅烧温度对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8-49页
     ·煅烧时间对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第49-50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第50页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的XRD分析第50-51页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1-52页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的电镜分析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寿命与再生第55-61页
   ·材料和仪器第55-56页
     ·材料第55页
     ·仪器第55-56页
   ·实验方法第56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第56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再生实验第56页
   ·结果和分析第56-60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使用次数的研究第56-57页
     ·水分对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的影响第57-58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再生的研究第58-59页
     ·纳米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机理的初步探讨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纳米磁性固体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第61-75页
   ·材料和仪器第61-62页
     ·材料第61-62页
     ·仪器第62页
   ·实验方法第62-63页
   ·结果和分析第63-74页
     ·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酯化率的影响第63-64页
     ·催化剂用量对生物柴油酯化率的影响第64页
     ·醇油摩尔比对生物柴油酯化率的影响第64-65页
     ·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酯化率的影响第65-66页
     ·游离脂肪酸甲酯化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第66-68页
     ·游离脂肪酸甲酯化拟合模型建立第68-69页
     ·响应曲面分析第69-73页
     ·数学模型的验证第73-74页
     ·碱法催化甘三酯酯交换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生物柴油特性分析第75-85页
   ·材料和仪器第75-76页
     ·材料第75-76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76页
   ·实验方法第76-77页
     ·样品送检及检测方法第76页
     ·样品的气相色谱测试第76页
     ·样品的流变学特性第76-77页
     ·生物柴油的排放性能第77页
     ·生物柴油的质量调整第77页
   ·结果和分析第77-84页
     ·送检结果第77-79页
     ·生物柴油的气相色谱分析第79-80页
     ·生物柴油的流变学特性研究第80-82页
     ·生物柴油的排放性能研究第82-83页
     ·生物柴油的质量调整研究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第85-90页
   ·投资估算第85-87页
     ·土建投资估算第85页
     ·设备投资估算第85-87页
   ·经济效益估算第87-89页
   ·年销售收入及有关计算分析第89-90页
第八章 结论第90-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探讨
下一篇:现阶段中国政府的人事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