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与拟南芥远缘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缩略语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1.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进展 | 第12-20页 |
| ·融合方法 | 第12-13页 |
| ·融合方式 | 第13-14页 |
| ·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 第14-15页 |
| ·杂种性质的鉴定 | 第15-20页 |
| 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 第20-22页 |
| ·体细胞杂交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克服再生障碍创建新种质 | 第20页 |
| ·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转移 | 第20-21页 |
| ·转移 CMS 或生产新 CMS 类型 | 第21页 |
| ·体细胞杂交在基因组作图和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 3. 研究背景及立题意义 | 第22-24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24-44页 |
| 1. 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4-34页 |
| ·小麦与拟南芥的原生质体融合 | 第24-25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小麦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4页 |
|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双亲原生质体的融合与培养 | 第25页 |
| ·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鉴定 | 第25-34页 |
| ·同工酶分析 | 第25-27页 |
| ·CTAB 法提取 DNA 样品 | 第27页 |
| ·RAPD分析 | 第27-28页 |
| ·染色体分析及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 | 第28-31页 |
| ·胞质基因的分析 | 第31-34页 |
| ·叶绿体基因组的SSR分析 | 第31-33页 |
| ·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 | 第33-34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34-40页 |
| ·融合产物再生及表型特征 | 第34-35页 |
| ·同功酶分析 | 第35-36页 |
| ·RAPD分析 | 第36-37页 |
| ·染色体数目 | 第37页 |
| ·GISH核型 | 第37-38页 |
| ·SSR分析 | 第38-39页 |
| ·PCR-RFLP分析 | 第39-40页 |
| 3. 讨论 | 第40-44页 |
| ·拟南芥与小麦远缘体细胞杂交获得高度不对称杂种 | 第40-42页 |
| ·胞质基因组变化 | 第42页 |
| ·体细胞杂交过程中的转座元件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3-54页 |
| 外文论文 | 第54-74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