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引言 | 第9-32页 |
| ·最优控制理论概述 | 第9-11页 |
| ·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1-25页 |
| ·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 | 第11-13页 |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 第13-15页 |
|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 | 第15-21页 |
|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 | 第21-23页 |
|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滑模设计 | 第23-25页 |
| ·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逐次逼近法 | 第25-28页 |
| ·逐次逼近法的数学起源 | 第25-26页 |
| ·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逐次逼近法 | 第26-28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与主要内容 | 第28-32页 |
| 2 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反馈控制:改进逐次逼近法 | 第32-48页 |
| ·问题描述 | 第32-33页 |
| ·近似最优反馈控制的迭代设计过程 | 第33-38页 |
| ·收敛性证明 | 第38-41页 |
| ·实例与仿真 | 第41-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3 一类Lipschitz连续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控制:改进逐次逼近法 | 第48-64页 |
| ·问题描述 | 第48-49页 |
| ·近似最优控制的迭代设计过程 | 第49-55页 |
| ·收敛性证明 | 第55-58页 |
| ·实例与仿真 | 第58-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4 非线性相似组合系统的最优反馈控制:改进逐次逼近法 | 第64-79页 |
| ·问题描述 | 第64-66页 |
| ·近似最优控制的迭代设计过程 | 第66-70页 |
| ·收敛性证明 | 第70-73页 |
| ·实例与仿真 | 第73-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5 非线性互联大系统的最优控制:改进逐次逼近法 | 第79-94页 |
| ·问题描述 | 第79-80页 |
| ·近似最优控制的迭代设计过程 | 第80-85页 |
| ·收敛性证明 | 第85-88页 |
| ·实例与仿真 | 第88-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6 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改进逐次逼近法 | 第94-105页 |
| ·问题描述 | 第94-95页 |
| ·近似最优跟踪控制的迭代设计过程 | 第95-100页 |
| ·物理可实现问题 | 第100-101页 |
| ·实例与仿真 | 第101-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7 基于改进逐次逼近法的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滑模设计 | 第105-114页 |
| ·预备知识 | 第105-107页 |
| ·非线性系统的最优滑模设计 | 第107-110页 |
| ·问题描述 | 第107-108页 |
| ·最优滑模设计 | 第108-110页 |
| ·实例与仿真 | 第110-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3页 |
| 符号索引 | 第123-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5-12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