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证据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电子证据产生的原因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节 人类步入信息社会 | 第10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催生电子证据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电子证据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第四节 电子证据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目前电子证据相关法律规定简析 | 第12-16页 |
第一节 国内相关法律规定简析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国际相关法律规定简析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电子证据的定义 | 第16-19页 |
第一节 现有法规对电子证据的相关定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学术界对电子证据的定义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本人对电子证据定义理解 | 第18-19页 |
第四章 电子证据的特点 | 第19-22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技术性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良好的复制性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电子证据个性特征弱 | 第22页 |
第五章 电子证据的类型 | 第22-26页 |
第一节 文字型电子证据 | 第23页 |
第二节 工具型电子证据 | 第23页 |
第三节 日志型电子证据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三者间的联系和作用 | 第24-26页 |
第六章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 | 第26-30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常见定位评析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法律定位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七章 电子证据可采性和证明力分析 | 第30-34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可采性分析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分析 | 第32-34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