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反收购预防性措施在我国适用的合法性探讨

论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5页
第一章 反收购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18页
 第一节 收购、要约收购与敌意收购第15-16页
 第二节 反收购、预防性反收购措施与反收购规制第16-18页
第二章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的基本形式第18-26页
 第一节 毒丸计划(POISON PILL)第18-21页
  一、优先股毒丸(Preferred Stock Plans)第18-19页
  二、掷出(Flip-over)毒丸和掷入(Flip-in)毒丸第19-20页
  三、其他的毒丸发展形态第20页
  四、“死手条款”(Dead hand provisions)和“无手条款”(No hand provisions)第20-21页
 第二节 公司章程条款修订(AMENDMENTS)第21-24页
  一、公平价格条款(Fair Price Provisions)第21-22页
  二、错列董事会(Staggered Board)第22-23页
  三、超级多数表决条款(Supermajority Provisions)第23页
  四、超级表决权股份(Super Voting Stock)第23-24页
 第三节 金伞计划(GOLDEN PARACHUTE)第24-26页
第三章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的价值第26-33页
 第一节 反收购的规制价值第26-28页
  一、股东利益最大化与管理层维持控制权之间的天然冲突第26-27页
  二、公司股东出售公司股份的权利第27页
  三、公司收购行为的外部监督效应第27-28页
 第二节 反收购的存在价值第28-30页
  一、抵制不公平的公司收购第28页
  二、避免收购方与投资者的短期行为第28-29页
  三、形成整体有力的谈判力量从而争取更高的溢价第29-30页
  四、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第30页
 第三节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存在价值的一个实证案例第30-33页
第四章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的客观合法性第33-46页
 第一节 毒丸计划的客观合法性第33-38页
  一、探讨的前提——毒丸计划决策权的归属第33-34页
  二、对毒丸计划客观合法性的分类探讨第34-38页
 第二节 公司章程条款修订的客观合法性——从章程与公司法关系的视角看章程修改的边界第38-45页
  一、从公司法与章程的属性出发第39-40页
  二、公司规范性质的区分——任意性或强制性第40-41页
  三、结合公司规范的性质判断章程反收购修订的客观合法性第41-45页
 第三节 金伞条款的客观合法性第45-46页
第五章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的主观合法性第46-54页
 第一节 主观合法性审查的必要性——基于股东意志的瑕疵第46-47页
 第二节 主观合法性审查的基石——商业判断原则第47-48页
 第三节 美国特拉华州反收购措施合法性审查的借鉴第48-51页
  一、举证责任的分配:Cheff 规则第48-49页
  二、回应阶段的证明内容:Unocal 规则第49-50页
  三、拍卖阶段的证明内容:Revlon 规则第50-51页
  四、其他规则第51页
 第四节 预防性反收购措施主观合法性的审查原则第51-54页
  一、主要目的原则第51-52页
  二、严格的商业判断原则第52页
  三、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第52-53页
  四、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第53-54页
尾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视频监控平台的网络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基于Bootstrap方法的车身制造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