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展望--附: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引言 | 第6页 |
| 2 DN的西医认识 | 第6-21页 |
| ·定义 | 第6页 |
| ·流行病学 | 第6-7页 |
| ·DN的危险因素 | 第7-10页 |
| ·遗传因素 | 第7页 |
| ·环境因素 | 第7-8页 |
| ·糖尿病病程 | 第8页 |
| ·高血糖 | 第8页 |
| ·高血脂 | 第8-9页 |
| ·高血压 | 第9页 |
| ·肥胖 | 第9页 |
| ·蛋白质的摄入 | 第9页 |
| ·蛋白尿 | 第9-10页 |
| ·吸烟 | 第10页 |
| ·发病机制 | 第10-12页 |
| ·高血糖的作用 | 第10-11页 |
| ·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 第11页 |
| ·细胞因子与炎症学说 | 第11-12页 |
| ·遗传基因易感性 | 第12页 |
| ·病理表现 | 第12-14页 |
| ·DN的诊断 | 第14页 |
| ·DN的分期 | 第14-15页 |
| ·DN的早期检测指标 | 第15页 |
| ·DN的治疗 | 第15-20页 |
| ·预防治疗 | 第15-16页 |
| ·基础治疗 | 第16-17页 |
| ·最新研究 | 第17-20页 |
| ·终末期DN的治疗 | 第20-21页 |
| ·血液透析 | 第20页 |
| ·腹膜透析 | 第20页 |
| ·肾或胰-肾联合移植 | 第20-21页 |
| 3 中医认识 | 第21-29页 |
| ·病名 | 第21页 |
| ·病因病机 | 第21-23页 |
| ·古代医家论述 | 第21-22页 |
| ·现代中医的认识 | 第22-23页 |
| ·中医治疗 | 第23-29页 |
| ·辩证论治治疗 | 第23-25页 |
| ·专方专药治疗 | 第25-28页 |
| ·针灸治疗 | 第28-29页 |
| ·灌肠治疗 | 第29页 |
| 4 问题与展望 | 第29-31页 |
| 附: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 第31-40页 |
| 1.临床资料 | 第31-33页 |
|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31-33页 |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31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1-32页 |
| ·纳入标准 | 第32页 |
| ·排出标准 | 第32-33页 |
| ·终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 第33页 |
| 2.临床设计 | 第33-36页 |
| ·设计方法 | 第33页 |
| ·治疗方法 | 第33-34页 |
| ·基础治疗 | 第33-34页 |
| ·治疗方法 | 第34页 |
| ·疗程 | 第34页 |
| ·观察指标 | 第34-35页 |
| ·受试者的一般情况 | 第34-35页 |
| ·疗效观察指标 | 第35页 |
| ·疗效评价 | 第35-36页 |
| ·统计方法 | 第36页 |
| 3.结果 | 第36-37页 |
| 4.讨论与体会 | 第37-39页 |
| ·立法思想 | 第37页 |
| ·方药组成及配伍方义 | 第37-38页 |
| ·方药的主要组成 | 第37-38页 |
| ·方解及配伍意义 | 第38页 |
| ·疗效分析 | 第38-39页 |
| 5.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