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电容式塑料薄膜厚度扫描检测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6页
   ·塑料薄膜测厚技术背景第7页
   ·非在线测厚技术第7-9页
   ·在线测厚设备的现状第9-11页
     ·射线在线测厚技术第9-11页
     ·近红外测厚技术第11页
   ·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总体方案第11-15页
     ·采用电容原理测厚的优缺点第12-13页
     ·国内外电容原理测厚的研究现状第13页
     ·塑膜厚度扫描测量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3-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电容测厚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第16-29页
   ·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及测厚原理第16-18页
     ·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及特点第16-17页
     ·电容传感器测厚的原理第17-18页
   ·电容测厚电路原理及关键技术第18-26页
     ·电容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选择第18-20页
       ·调频检测电路第18页
       ·电桥法检测电路第18-19页
       ·运算放大式电容检测电路第19-20页
     ·电容测厚电路的整体设计第20-21页
     ·电容检测电路关键技术设计第21-26页
       ·改进的驱动电缆技术第21-22页
       ·精密稳幅振荡电路设计第22-25页
       ·关键节点波形第25-26页
   ·电容测距静态实验第26-28页
     ·不同极板间距段下的实验结果第27-28页
     ·提高灵敏度、改善线性的实验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动态扫描测量系统中的误差分析第29-40页
   ·机械扫描系统引入系统误差的分析第29-36页
     ·传感器探头运行轨迹相对底板的平行度误差第29-31页
       ·直线运动平台运行平行度第30页
       ·下极板上表面的平面度第30-31页
       ·直线运动平台与下极板之间安装的平行度误差第31页
     ·直线运动平台和下极板的挠度第31-36页
       ·直线平台的挠度分析第32-35页
       ·下极板的挠度计算第35-36页
     ·各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第36页
   ·系统误差的分析的理论计算第36-39页
     ·相对倾斜β带来的误差第36-38页
     ·极板中心距变化引起的误差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涡流补偿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第40-48页
   ·预扫描补偿模型的局限第40-41页
   ·涡流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第41-44页
     ·涡流传感器的非接触位移测量原理第42-43页
     ·涡流位移测量实验结果第43-44页
   ·单涡流传感器补偿方案第44-45页
   ·双涡流传感器补偿方案第45-46页
   ·双涡流传感器补偿的参数优化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温度、湿度对系统精度影响的机理和实验分析第48-53页
   ·测量系统的温度、湿度特性分析第48页
   ·温度、湿度的测量第48-52页
     ·温度和湿度测量的方案选择第49页
     ·用SHT15 进行温湿度测量的软硬件设计第49-52页
   ·系统温度漂移特性测量及补偿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动态扫描测厚实验和数据处理第53-63页
   ·实验装置的简化设计第53-54页
   ·塑料薄膜厚度动态检测的实验第54-60页
     ·塑料薄膜测厚的灵敏度实验第55-56页
     ·塑料薄膜静态测厚实验第56页
     ·X 方向扫描测量实验第56-60页
       ·极板间距补偿实验第57-58页
       ·标称厚度为145um 的薄膜的测厚实验第58-59页
       ·标称厚度为25um 的薄膜的测厚实验第59页
       ·动态扫描测厚的数据处理第59-60页
   ·自动化在线测厚设备的软件功能设计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致谢第68-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