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形式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探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创新特点和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和结构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空间设计的本质 | 第14-17页 |
·空间形式与功能使用要求的关系 | 第14-15页 |
·空间形式与精神审美要求的关系 | 第15-16页 |
·空间形式与物质技术手段的关系 | 第16页 |
·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空间设计形式语言的信息传播与符号特点 | 第17-29页 |
·空间设计作品的信息传播 | 第17-21页 |
·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 | 第17页 |
·设计作品的审美信息 | 第17-19页 |
·设计作品传播的信息属性 | 第19-20页 |
·审美信息的传播方式 | 第20-21页 |
·设计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 | 第21-26页 |
·空间设计形式符号的特点 | 第26页 |
·空间设计形式符号的分类 | 第26-27页 |
·空间设计形式符号的特性 | 第27-29页 |
第4章 现代主义空间设计普遍性状况分析 | 第29-39页 |
·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呈现 | 第29页 |
·现代主义空间设计表层结构的形式特点 | 第29-33页 |
·新材料的形式语言 | 第30-31页 |
·非对称的形体结构 | 第31-32页 |
·非装饰的几何造型 | 第32-33页 |
·现代主义空间设计深层结构的形式解读 | 第33-37页 |
·从形式语言解读功能技术 | 第33-34页 |
·从形式语言解读美学趣味 | 第34-37页 |
·造成现代主义普遍性的原因 | 第37页 |
·分析现代主义普遍性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美学价值的单一性 | 第37-38页 |
·易于仿制赝品泛滥 | 第38-39页 |
第5章 后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特殊性状况分析 | 第39-53页 |
·关于后现代主义 | 第39页 |
·对现代主义单一形式语言的批判 | 第39-40页 |
·多元论中的后现代空间设计流派 | 第40-41页 |
·空间设计多元理论 | 第41-43页 |
·罗伯特·文丘里的理论贡献 | 第41-42页 |
·查尔斯·詹克斯的理论贡献 | 第42-43页 |
·对现代主义单一形式语言的丰富 | 第43-45页 |
·阿尔瓦·阿图 | 第43页 |
·弗兰克·赖特 | 第43-44页 |
·勒·柯布西耶 | 第44页 |
·“个性”与“象征”倾向 | 第44-45页 |
·后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多元形式 | 第45-49页 |
·路易斯·康 | 第45-46页 |
·菲利普·约翰逊 | 第46页 |
·罗伯特·文丘里 | 第46-48页 |
·查尔斯·摩尔 | 第48页 |
·丹尼尔·里伯斯金德 | 第48-49页 |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同 | 第49-50页 |
·后现代主义评议 | 第50-52页 |
·现代建筑在中国 | 第52-53页 |
第6章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第53-69页 |
·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 第53-55页 |
·对特殊性的关注——现代空间设计的转向 | 第55-56页 |
·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统一体 | 第56-57页 |
·具有普遍性的现代建造技术 | 第57-58页 |
·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 | 第58-59页 |
·具有特殊性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 第59-61页 |
·自然环境 | 第59-60页 |
·文化传统 | 第60-61页 |
·文化特性与空间设计 | 第61-69页 |
·环境质量具有双重含义 | 第62页 |
·环境文化质量的相对性 | 第62页 |
·设计师需要智慧地适应 | 第62页 |
·设计要彰显文化的特性 | 第62-63页 |
·发现问题而非设定问题 | 第63页 |
·设计要考虑的人文变量 | 第63-64页 |
·文化景观源于群体偏爱 | 第64-65页 |
·选择过程欲求大于需求 | 第65-66页 |
·设计是项目选择的过程 | 第66页 |
·文化因抽象而难以利用 | 第66-67页 |
·文化效用范畴难以界定 | 第67页 |
·利用文化的办法是分解 | 第67-68页 |
·从资金投入看文化类型 | 第68页 |
·采取量体裁衣式的设计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