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研究 | 第13-25页 |
§2-1 目标评价 | 第13-14页 |
§2-2 过程评价 | 第14-15页 |
§2-3 效益评价 | 第15-17页 |
2-3-1 国民经济效益后评价 | 第15-16页 |
2-3-2 财务效益后评价 | 第16-17页 |
§2-4 公路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 第17-19页 |
2-4-1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 第17-18页 |
2-4-2 环境影响评价 | 第18-19页 |
§2-5 公路建设项目安全评价 | 第19-21页 |
§2-6 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 第21-23页 |
§2-7 综合评价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35页 |
§3-1 属性综合评价法 | 第25-31页 |
3-1-1 属性集和属性测度 | 第25-26页 |
3-1-2 属性综合评价过程 | 第26-30页 |
3-1-3 多层次属性综合评价 | 第30-31页 |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1-33页 |
3-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 | 第31-32页 |
3-2-2 模糊综合评价法过程. | 第32-33页 |
3-2-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33页 |
§3-3 属性综合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区别 | 第33-35页 |
第四章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研究 | 第35-45页 |
§4-1 权重 | 第35-36页 |
4-1-1 权重确定的原则 | 第35-36页 |
4-1-2 权重体系 | 第36页 |
§4-2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 第36-39页 |
4-2-1 概述 | 第36-37页 |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37-39页 |
§4-3 相似权法确定权重 | 第39-41页 |
4-3-1 构造量化模型 | 第39页 |
4-3-2 指标属性测度 | 第39-40页 |
4-3-3 相似数与相似权 | 第40-41页 |
§4-4 确定权重的其它方法 | 第41-45页 |
4-4-1 专家直观判定法 | 第41页 |
4-4-2 专家会议法 | 第41页 |
4-4-3 平均数法(权重因子判断表法) | 第41-42页 |
4-4-4 中位数法 | 第42页 |
4-4-5 排序法 | 第42-43页 |
4-4-6 变权权重确定方法 | 第43页 |
4-4-7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应用 | 第45-59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45页 |
§5-2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 | 第45-58页 |
5-2-1 项目建设目标评价 | 第45-47页 |
5-2-2 项目建设过程评价 | 第47-49页 |
5-2-3 项目效益评价 | 第49-50页 |
5-2-4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 第50-52页 |
5-2-5 环境评价 | 第52-53页 |
5-2-6 安全评价 | 第53-55页 |
5-2-7 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 第55-57页 |
5-2-8 综合评价 | 第57-58页 |
§5-3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