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国外对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对公司绩效评价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理论 | 第17-27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页 |
·价值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理论 | 第19-20页 |
·权变理论 | 第20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 第20-27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主体 | 第21-22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客体 | 第22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目标 | 第22-23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 | 第23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 | 第23-25页 |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原则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 EVA 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 第27-37页 |
·EVA 的基本理论 | 第27-32页 |
·EVA 的理论渊源及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EVA 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与 EVA 相关的其他概念 | 第29-30页 |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 第30-32页 |
·EVA 绩效评价的优点及局限性 | 第32-35页 |
·EVA 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点 | 第32-34页 |
·EVA 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EVA 在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 第35-37页 |
第4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 第37-44页 |
·平衡计分卡的基础理论 | 第37-40页 |
·平衡计分卡的产生 | 第37页 |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框架 | 第37-38页 |
·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 | 第40-42页 |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 | 第40-41页 |
·平衡计分卡的缺点 | 第41-42页 |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51页 |
·我国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44-48页 |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 | 第44-45页 |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 第45-47页 |
·其他绩效评价方法 | 第47-48页 |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48-51页 |
·现有绩效评价体系不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 第48-49页 |
·指标权重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 | 第49页 |
·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 第49-50页 |
·在指标计算上未考虑股权资本成本 | 第50页 |
·缺少以市值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指标 | 第50-51页 |
第6章 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改进建议 | 第51-59页 |
·建立多角度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 第51-52页 |
·优化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 | 第52-55页 |
·建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的联系 | 第52页 |
·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 第52-53页 |
·合理设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3-55页 |
·改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 | 第55-58页 |
·考虑股权资本成本 | 第55页 |
·增加以股票市值为基础的指标 | 第55-56页 |
·进一步完善非财务指标 | 第56-58页 |
·建立动态的绩效评价系统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页 |